“当年霁尘子云游修行,走到少林之后便是上山遇到了我。
当时的我,也只能帮师兄们做一些类似普度众生会这种活,诵佛法三千,不能实践只能是讲经,我心中也是郁闷无比,所以当时也只是做一些佛经上的回答。
因为我都想以死解脱,更不要说在现实的事件上开导别人了。
霁尘子见我如此,便是没有离去。
说来也巧,当天的普动众生会十分的大,在诸位师兄送我回禅房之后,便是忙着送香客和收拾广场,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得到了一次死的机会。”
德宏大师说着,目光也渐渐变得深远,“我对释迦牟尼祖师谢罪之后,便是准备咬舌自尽,但是霁尘子察觉了我的动作,便是将一枚五帝钱不偏不倚的打到了我的嘴里,那一咬,也就没让我成功。”
“他走进来之后,看到我干枯的四肢,便是知道了我自杀的缘由。”德宏大师的眼睛中闪烁出一抹光彩:“也正是他的那段话,让我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霁尘子和我说,佛道本一家,思想上差不多,求佛与求道,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走上这条路,就不能把自己当做是一般人,自然不能按照一般人的要求要求自己。
明的道理,守得规矩就与常人不同。这其实也志气不断精纯时必然会发生的过程,倒也不是自尊自大,而是实事求是的讲,你走的路不同,追求不同,生理上志气不同后,对于事务处理态度的分寸火候就与常人不同。
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对于挫折磨难的看法也要和常人不同。
你二十岁之前,也修炼过体术吧?每次累的浑身颤抖,龇牙咧嘴,一旦松下来,就会七扭八歪,瘫在哪里,这时候师父就会训,叫腰杆挺直,越是累的时候,越是纠正
已有错误的最佳时候。
因为累说明你深层次的部分已经触动,才会疲劳,整天和风细雨的,其实能触动的仅仅是一直以来的那些表层,改不了深刻的毛病。
当练到一个强度时候,深入的部分才会开始被翻动,这个时候是最佳塑形养成新的好习惯的时候。
同样的,你我都不是一般人,你是求佛之人,我是求道之人,你我都是贵生,你听说过哪个真正的求佛之人因为一些磨难就寻短见的。
所以,不管多痛多苦,你也要努力活下去,在你熬不住的时候,那正是修行时。”
德宏大师说完,苦笑了一声,“可是我还是不懂,说正是修行时,那是道家所言,我一个求佛之人,向死而生,我不是经不住磨难,而是去找我的佛,又有何过错?
谁知霁尘子,竟然也通佛理,对我说了那么一段话。”
德宏大师带着笑意,看着叶枫说道:
“假使热火轮,在汝头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
叶枫倒是没有多大的惊讶,因为自己那所知的微末佛理,也是从霁尘子的书房发现的佛经偷偷看的。
他早就知道,自己师父,对于佛也有自己一定的理解。
“当时的我,就懵了。
我没想到我一个求佛之人都忽视的道理,竟然被霁尘子一个修道之人说了出来。
他还跟我说,宗派流传,道法演绎,宗门发展其实都是这事的变化。
所谓三生万物,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野马尘埃,息相吹也。
所以,修枝剪叶,克制自身,挺过磨难,才能观复。
修身正己才能不顺之者亡。逆旅逆的就是这汹涌奔腾毫不停息的野马尘埃。
所以不能恣意放纵、克服磨难恰恰才是逆行朔源,恰恰是返本观复。
求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