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了?”
玄宗赶紧让金刚智去打开匣子取袈裟,众目睽睽之下,等把锁逐层一一打开,里边已经空空如也,哪里还有什么袈裟?!
“我也是在那时候,选择离开了朝廷,到了这悬空观处进行苦修。
一晃千载,没想到今日还能与叶国师相见。
《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又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
佛法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
那么,什么是因缘呢?因者是主要的条件,缘者是辅助的条件,主要的条件和辅助的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就没有事物的存在。
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备主因和辅因。
当因缘具备的时候,事物就存在;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
缘起论是般若思想的基础。
般若重视“缘起”。
《佛说造塔功德经》里有一个偈语:“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我想,这就是我与叶国师的因缘,我心中因为此事,一直为心魔,修为到达瓶颈后再难精进。
今日因来,希望缘解。
阿弥陀佛。”
金刚智和尚说着,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其实金刚智大师不需过分纠结,也只是因为心魔所在,心无法静下来罢了。”叶枫说着,目视着那大雄宝殿的诸座雕塑,
“静,在心里,不在山水间人生的幸福在于祥和,生命的祥和在于宁静,宁静的心境在于少欲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去。
无所谓失去,得
失皆安谧闹市间。
虽见繁华,却有名利之争抢;田园间无争,却有柴米之忧烦;世外桃源祥和升平,最终不过梦一场心静,则万象皆静知足者常在静中邂逅道义。
我的道法虽然不如叶法善精进,但是这是我对于大师心魔的理解。
若是你想要一句对你当初年少轻狂时候的原谅,我可以让叶法善出来,与您面谈。”
“不必了。”金刚智大师嘴角露出一抹笑容,“怪不得叶天师能得如此多的道,也能得到我怀师弟的肯定。
年纪轻轻,便是有如此心性,不论修为,已经比我强太多太多了。
你有资格进入万妖塔,同样也击败了我。
我这千载苦修,还差得远……
阿弥陀佛……”
叶枫同样做了个稽首,自蒲团起身,刚要准备离开,金刚智和尚忽然发难,逐向叶枫。
诸葛明和张灵修刚要动,却是被杨如印阻拦住了:“不可。”
叶枫也没有感受到金刚智身上的杀气,只是那么直直的冲了过来,只迈了七步,但是每一步之后,在上一步的位置都留有一个金刚智的法身。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梵行品第八之六中有经文:“见佛性者。非众生也。”
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如来性品第四之一中佛说:“我已久住是大涅槃种种示现神通变化。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百亿阎浮提种种示现。
如首楞严经中广说。我于三千大千世界或阎浮提示现涅槃。亦不毕竟取于涅槃。或阎浮提示入母胎令其父母生我子想。
而我此身毕竟不从欲和合而得生也。我已久从无量劫来离于欲。
我今此身即是法身。随顺世间示现入胎。善男子。此阎浮提林微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