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渐渐西斜,天边泛起了绚丽的晚霞。小广场上的气氛依然热烈,大家各抒己见,谁也不肯让步。 突然,一个小孩的哭声打破了僵局。原来是张秀英的孙子调皮跑摔了一跤。张秀英赶紧去哄孙子,大家也暂时停止了争论。 李建国趁机说道:“今天先讨论到这儿,大家回去都再好好想想。咱们不能急于一时,要做出对村子最有利的决定。” 村民们渐渐散去,小广场上恢复了平静。但每个人的心里都在思考着幸福村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第二天,李建国一大早就去了镇上,他想咨询一下农业专家的意见。专家给他详细介绍了机器人和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和优势,并提供了一些成功案例。李建国听后,心中更加坚定了引进新科技的想法。 回到村里,李建国召集了村里的几个骨干,包括王强、赵大叔、刘梅等,一起商量对策。 “我觉得咱们可以申请政府的农业扶持资金,再加上村民们自筹一部分,应该能解决资金问题。”刘梅说道。 王强接着说:“我可以联系一些厂家,看看能不能争取到一些优惠和技术支持。” 赵大叔点了点头:“咱们还得组织村民进行培训,确保大家能熟练操作这些设备。” 李建国说:“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咱们分头行动。”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建国他们四处奔波。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申请政府资金需要繁琐的手续和审批流程,联系厂家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一些厂家觉得幸福村规模小,不愿意提供太多支持。 就在大家感到沮丧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位神秘的访客。他自称是一家农业科技公司的经理,名叫林正。林正表示对幸福村的情况很感兴趣,愿意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幸福村的农产品要优先供应给他的公司。 李建国和村民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接受林正的条件,虽然能解决眼前的困难,但可能会失去一部分自主发展的权利;不接受,又很难找到其他更好的办法。 张秀英坚决反对:“这不是把咱们村给卖了吗?不行,绝对不行!” 王强则有些犹豫:“也许这是个机会,咱们可以先发展起来,以后再慢慢想办法。”
村民们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 李建国再次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这个决定关系到幸福村的未来,不能轻易做出。 就在这时,李强带来了一个消息。原来,他在外面打工时认识的一个朋友在一家大型农业企业工作,愿意帮助幸福村联系资金和技术支持,而且没有那么苛刻的条件。 李建国喜出望外,立刻让李强联系他的朋友。经过一番沟通和协商,对方表示愿意提供帮助,但需要幸福村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和合作方案。 李建国带领村民们日夜奋战,终于制定出了一份完善的方案。对方看后非常满意,很快就派来了技术人员和资金。 幸福村的新科技引进计划终于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 在准备引进设备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一些村民担心新设备会占用大量土地,影响他们原本的种植计划。还有人担心新设备会产生噪音和污染,影响村里的生活环境。 李建国和王强等人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解释新设备的布局和环保措施。他们承诺会合理规划土地,确保不影响村民的正常种植,同时会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噪音和污染。 经过艰苦的努力,大部分村民终于消除了疑虑,但仍有少数村民坚决反对。其中,张秀英的邻居李大爷就是态度最坚决的一个。他甚至在施工现场阻挠施工,与工作人员发生了冲突。 李建国得知后,赶紧赶到现场。他耐心地劝说李大爷:“大爷,咱们这都是为了村子好。新设备能让咱们过上更好的日子,您就相信我们一次。” 李大爷气愤地说:“我不管,你们这是瞎搞,会毁了咱们村的。”
就在局面僵持不下的时候,王强想到了一个办法。他邀请李大爷亲自去已经使用了新科技的邻村参观,让他亲眼看看新科技带来的好处。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