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来的,故此也就不是甚么大宗族,有诸多女性长辈可供刘氏选择。因此二郎过小定,苏氏和周氏这两个嫡亲婶娘义不容辞。
苏氏一口答应:"大嫂子放心好了,二郎这事儿我和三弟妹保管放在心上!"
待到那一日,她一大早就起来梳妆完毕,毕竟是给侄儿过小定,苏氏平日里只带着一支银簪子的人朴素妇人也开了妆奁,梳了一个元宝发髻,戴了半副银莲花缀珠头面——它叫做步步生莲。把过年时沈二郎给她买的那对足金的灯笼耳坠子也带上,最后换了一身天青色石竹花裙子。
又嘱咐了李妈妈和元娘看顾家里,就和在门口唤她的周氏挽着手坐上了大伯子家的骡车出发。
刘氏娘家离得远,这一来一回非常两个时辰不可,苏氏早就做好了要耽搁一天的心理准备,不过好在李妈妈能干,元娘稳重,家里不至于离开她转不了,她也放心的只当是去和三弟妹两个玩耍。
刘氏是娶娘家侄女,有意给哥哥嫂嫂做脸,市井人家小定礼不过都是四匹布四盒果子,她倒还加了十斤猪肉一对鸡。
这可算是不错的小定礼了。小定礼虽然也有定例,但难不成富户小定和穷户小定能是一样的过法?因此这礼说白了也就是因人而异,至少是布和果子都得有,但有多少,添不添补旁的,那就是纯粹看各家财力。
沈家三房最先是沈大郎家最富,因着他是长子接了沈老太爷人脉,不像是沈二郎,那可真是从走街串巷的贩卖布匹的货郎做起,直到八年前才置办了铺子。也不像是沈三郎,学了好些年手艺才开始卖肉,又没有人脉,很是艰难了几年才把生意做起来。
不过如今倒是沈二郎家最富了。布匹绸缎的利润和菜蔬猪肉的利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但就是这样,沈大郎家也算是殷实之家,比刘氏娘家条件好了不是一分半分的。
这礼拿去,刘家脸上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