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见他们已经预备好了。咱们就去吃席看戏。我这么大,还没一边喝酒,一边看戏呢。也就是跟着老太太,见识了以前没见识过的!”
贾母笑着说:“你个贫嘴的丫头。我是觉得以前吃了饭,各人干各人的很没意思。咱们聚在一起是为了什么?为了吃饭,为了唱歌吗?我记得小时候也跟着家里的打人去赴堂会。那会我一个小孩子,只跟着一群孩子疯跑疯玩,台上唱的什么都记不清了。只记着菜像是流水一样送上来。唉,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
“夜来忽梦少年事,老太太是怀念自己年少时光了。”凤姐扶着贾母的手,笑嘻嘻的说。
贾母有些意外,看着凤姐笑着说:“没想到你嘴里也能说出来这样的话。你也是读过书的人,怎么一张嘴都是俗话。这会忽然这么说话,真叫人不适应呢。”贾母扶着凤姐慢慢的想着后边院子去了。
这个院子以前是某个达官显贵的宅邸,大概是前任主人很喜欢看戏,在后面花园里有个精致的小戏台,据说以前在二院的地方也有个更大的戏台,后来被拆掉了。现在只剩下这个精致的小戏台了。应该是以前专门给女眷们看戏修建的。
贾母带着众人坐下来,立刻有人送上来戏单子,贾母接过来忽然想起什么,把戏单递给了宝钗:“今天是你的好日子,还是你来点好了。我知道你们年轻人不喜欢这个,嫌弃咿咿呀呀的,一个字唱半天。但是这戏呢多听听,就能发现里面的好处了。”
宝钗站起来推辞:“在老太太跟前,哪有我们点戏的份儿呢。我们什么也不知道,还是老太太点几出戏,也叫我们见识下。”贾母不肯,宝钗又对王夫人和邢夫人让。王夫人笑着说:“这是老太太的一片心意。咱们家这些女孩子,过生日都没你这个待遇呢。你还点吧。”
邢夫人神来一笔,在边上说:“就是呢,她们三十岁生日只怕不能在家过了。三丫头和二丫头都嫁人了。自然是她们的丈夫和婆家操办生日了。”偏生邢夫人声音还很大,在场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了。
惜春,迎春和黛玉装着什么都没听见,黛玉忍不住看向宝玉,今天果然是一场大戏啊!只是不知道大舅母刚才那神来一笔是误打误撞呢,还是有意为之。
宝钗脸色没变,薛姨妈则是笑着说:“可不是,我还想着好好地给她过生日。开了这些日子,也该请各位过去吃饭。算是感谢。谁知老太太先预备了,我不敢拂了老太太的心意。”
真是薛姨妈,平常就是个笑呵呵的,溺爱孩子的母亲。谁知她也伶牙俐齿的人。邢夫人刚要说话,贾母这边已经点好了戏。台上一声铜锣响,开戏了。
因为是宝钗过生日,因此先演的都是些吉祥戏文。看着戏台上八仙祝寿,宝钗却是面无表情,而且还露出很厌恶的神色。宝玉忍不住问:“宝姐姐似乎对这些热闹戏文不是很喜欢。”
“倒也不是不喜欢,这叫做帽子戏。以前唱堂会的时候,戏班子根据主家办的什么事情,在正经戏文开始前增加的戏文。就像是人戴上了帽子。因此叫做帽子戏。只是他们这些年了,沧海桑田,这个老规矩还是没变。方才说,现代人慢慢的不喜欢听戏了。倒也不是观众们喜新厌旧,实在是唱戏的食古不化。以前只要祝寿就是这么几出席文,麻姑献寿了,什么八仙庆寿,五世请缨。我实在是没这个福气。你不觉得现在年轻人几个会喜欢戏文上的那些东西了。”宝钗带着微笑,顿了顿:“有些东西过时了,就是过时了,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心思。”
宝玉笑着说:“宝姐姐刚才还说不懂戏,你一张嘴就把帽子戏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了。我真是服了你。难怪人家都说宝姐姐旁征博引,简直是个图书馆呢。你也别自谦了,等着这个演完了,你点一出好戏给我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