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充分的准备,以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基础设施(电缆,水管)设计之初,没有针对可能发生的大雪极端天气进行防护。
所以在雪灾当中,才会出现大量的断电和停水事件。
正因如此,随后化身成了“基建狂魔”,对全国各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重新的建设和翻修。
以求应对可能到来的任何灾难。
国家电网在灾情之后立刻展开了新一轮的技术开发,将更耐冻、更坚固的电缆投入到了使用当中。
19年,更是制作了全球第1台特高压电交流线路,最大程度保障全国人民的电力使用需求。
为了缓解春运带来的压力,更是加大了铁路运输方面的开发,将大批量的高铁投入了使用,成为了世界第一的高铁大国。
除此之外,气象监控局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灾害预估能力。
发射了大量的气象卫星。
沈三通有前后眼,才感觉到其中伟大。
每一个民族谁都会遇到灾难,都会越到低谷,关键能否走出来。
后世各种曲解东大历史,念叨不断重复,听了个“周期律”这个词,就拿来显眼。
事实上,全世界绝大部分民族,没有周期律一说。
先有过二百多年三百多年的基本和平时期,再谈周期律吧。
整个西方世界,也就是二战之后核武器出现,第一波先死精英,才有了长时间的和平。
东大之外的人谈周期律,就像是太监谈逛窑子。
说的热火朝天,一看没用。
原版《囧途》不知道这么回事,雪灾为背景,没有刻画这方面的镜头。
沈三通坐在监视器后面观看画面。
这部戏他采用的是数字拍摄,数字拍摄距离胶片还有点差距,但是已经不大。
国内一些导演,还在排斥,沈三通先用上了,使用才能快速迭代。
这场戏在电影末端。
电影时间线大年初一。
经历过一系列鸡飞狗跳的事情,年三十一块在野外过。
天亮之后,李成功和牛耿在路上走累了,进入一所小学操场修整。
见到了武警官兵,正在饮冰卧雪。
字面意义上的饮冰卧雪,他们连夜奋战,完成了疏通交通的任务,非常劳累,裹着大衣靠在走廊休息。
徐征扮演的李成功大受震撼,重新思考自己的一生。
镜头画面里,领队表示休息完毕,准备归队。
李成功问一个战士:“你们不怕冷吗?”
那个战士回道:“早点恢复交通,返乡的人民群众早点回家,我们受冻就是值得的。”
就像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说完跟着队伍离开。
王保强扮演的牛耿,也不是很在乎:“老板,我们一路走来就是这样啊,要不然为什么火车不能开,还有汽车可以开,就是因为抢修的快。”
李成功自语:“是啊。”
李成功一下子想明白了,走的这条路那么快疏通,就是眼前这样的战士们努力,才得以实现。
甚至一路走来,在大雪中回家,也是石家庄,汉口,武昌,长沙,都有这样的一群人。
沈三通把改换交通的理由做了改动,就是雪灾,不找乱七八糟的理由。
对牛耿而言这就是应该做的,人民军队为人民。
李成功这样的坐办公室的小老板,受到了极大冲击。
在这里,人物弧光发生转变。
从一个有些自私的商人,变成一个有良知的商人。
牛耿转头,忽然兴奋喊道:“老板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