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儿第二日便带着人过去,威逼田先生交出地契和田契。田先生不肯,她便拿出这个作威相抵。”
茗佩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块打着璎珞的玉牌,上面刻着明晃晃一个“乔”字。
“打着镇北将军的名号威胁商户,倒是很会作威作福。”徐素捏着玉佩,轻轻抚弄道。
“所幸姑娘远虑,田先生照姑娘所言,早备好假的契子应付她。”
“上回交待过你的,可照着做了?”徐素抬头,声色淡淡。
“这个自然。”茗佩慢声答,“照姑娘的意思,已把老爷买的这些农田,借租给了上次那些吃不上饭闹着要出城的灾民和困户。还吩咐下去,每块田每月给姑娘交两石的粮食,剩余的便归他们自己。”
“这些人感激姑娘得紧呢,都争相着问您是哪家心善的娘子,要亲自上门叩谢。”
“这小锤做得可精巧?”徐素拈起桌上的图纸轻笑。
“铁石坚利,杨婉儿这么急性子,也好拿来给她去去锐气。”
*
天朗气清,一页春雨过后,城南郊田上新来驻农的人们翻土耕犁,播下庄稼的种子微微探出头,长势很好。
四喜刚把马车拴在树上,正耕田梨地的人们望见马车,人群骚动了起来,一下子便拥上来将徐素的车马围住。
“娘子!叩谢娘子!”
“妾身代孩儿全家上下多谢娘子!”徐素被受了恩的困户们层层围住,更有一满头白发的老妪在徐素旁,颤巍巍便要跪下。
“婆婆快快请起。”徐素匆忙伸手将人扶起,“大家不必如此客气。”她环视一周说道。
人们却还是激动不已,一个端着一盘馍馍的小童被一妇人推上前,“快,把新蒸的馒头拿去给娘子尝尝。”
小童迈着碎步到徐素跟前,眨巴着眼睛抬头“姐姐,给。”
稚子可爱,头上戴着一个老虎帽,小脸粉嘟嘟,身上的小衫虽打着补丁,但面上的气色红润,能看出来这些天并不缺吃食。
“妾身赵氏,谢过娘子。”小童的娘赵氏一身麻布灰衣,对着徐素深深鞠躬,又险些落泪道,“妾身自丈夫离家,便独自守着带病的公公,还有不满一岁的虎儿。”
徐氏看向方才的小童,抹了把泪,“这些年,公公身弱不能下田,妾身一人耕田织布拉扯一家三口,实在是撑不住,,,”
“若不是娘子心善,将自家田产借予我们这些穷人,我们实在是不知要如何过活。”说到伤心处,周围站着的农户都忍不住暗暗垂泪。“你是我们的恩人啊娘子!”
“乡亲们言重了。”徐素微微笑道,“徐素不才,身无长物。这些田产若能帮到乡亲们解安身立命之忧,也是徐素的福分。”
徐素说着走向前,人们纷纷让出一条道来,又紧着跟上她。
徐素在新生的小苗前站住,捧起一抔土在手心,对着大家道“从这里往东二十里,乡亲们均可可免费在此种田居住。”
“每家每户每月交予我两石粮食,便当作租子。剩下的,都归乡亲们。”
“好!”人们闻言纷纷叫好。
“尚有力气能干活的,便在这里种田耕地。没力气耕地的老人或是女子,亦可随我去南市井的粥棚施粥。”
微顿半晌,“大家放心,在我徐素这里,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能养活得起自己。”
一口江南软语的小女娘一袭白衣,身轻如素,面色雪白晶莹,宛若枝头薄雪。
春风吹过稍稍带起一片衣角,立在人群中清婉而坚定。
人们是真心谢她。
如徐素所见,这个时代并不善待穷人。老弱妇孺一旦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