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书院作为一座新建的书院,没有名气,也没有底蕴,更没有什么杰出“校友”。
但,东山书院有好的先生啊。
那些先生,可是安国公楼谨专门从京城、从南境请来的大儒、名士!
不说在小小的沂州了,就是在整个齐地,都很难请到。
东山书院却有不止一位。
足足十几位啊。
只要进入到东山书院,就能跟着这些先生读书。
若是有天分,运气好,兴许还能成为某位先生的弟子。
学生和弟子可不一样。
前者只能得到听课的资格,而后者却能得到先生的全部真传,以及先生的名望与人脉。
要知道,大虞朝虽然推行了科举选仕的制度,但科举刚刚开始,还没有形成规制。
大虞朝主流的选官制度,还是靠着举荐,或是征召。
不管是自下而上的举荐,还是自上而下征召,被选中的人,都要有“名气”。
世家子弟,自不必说,自有自家人(姻亲故旧)的帮忙举荐,或是背后家族帮忙扬名、造势。
寒门子弟亦能靠着大把的金钱,买的些许助力,谋求一个进入官场的入场券。
唯有真正的平民子弟,想要实现阶级跨越,必须有“贵人”提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