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两个小时后,巧妮和任胜利一起回来了。
经过这次去前沟叫人,他俩似乎多了一些了解,任胜利也不再那么拘束,居然有说有笑的回来了,不过大多是巧妮说,他在一旁认真的听着。
跟着他们一起回来的,还有一老一少外加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不用说就知道是老张家祖孙三代。
农村人有个习惯,这种赴宴的事都是男人出面,女人则被当成上不了桌面的人,这也是当地的陋习,从旧社会传下来的规矩,把女人叫做屋里人。
中年人手里提着一个口袋,里边鼓鼓囊囊的半口袋不知道装的啥东西,前来赴宴总不能空着手来吧!
“哈哈哈,老李啊,你这边怎么突然就决定了给巧妮招女婿了,也不知道提前告诉我一声,我也好准备准备!”
这个张老头跟李炳坤都是山里的猎户,俩人一个住前沟,一个住后沟,中间就隔了一道不太高的山梁,平时进山的话,都是张老头经过李炳坤家,然后俩人一起进山。
不过前几个月张老头下山崴了脚,在家歇了几个月,所以李炳坤才让任胜利和孙女给带去一条猪肋排。
“这不是赶巧了吗,正好这几位落难的兄弟妹子走到咱家了,我看任小子觉得适合,就跟他爹把事定下来了,咱们山里人不讲究,办事就图个心里高兴,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咱老李的新亲。”
张老头被李炳坤拉着手,热情的介绍了一遍逃荒到此的三家人。
“哈哈哈,人都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你们这是儿女有缘呐,要不然怎么不偏不倚就正好在你老李家落脚呢!”
“张老哥好气色,看您的样子应该跟李老哥差不多年龄吧!”
古孝贤问道。
“我们俩今年都是门槛子(73岁,当地人有句老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叫你商量事,意思是这两个年龄段是老年人的危险期),挺过去没准还能活到下一个坎呢!”
“呵呵,你们俩人的气色估计没啥问题呢,都七十多了,眼不花耳不聋,腿脚又利索的还真的不多见呢!”
几个人说话间,巧妮娘端着一个木制盘子来了,上边放着炒熟的松籽、榛子还有一点花生,都是山里的干货,这年头这些东西可都是稀罕玩意。
“张叔过来了,您的脚好利索了吧,听我大说您崴了脚歇了几个月呢?”
巧妮娘问道,同时从盘子里抓了一把花生,塞到小男孩的衣服兜里。
“狗蛋吃花生,已经长这么高了,也不知道叫人呢!”
小男孩有点怕生,躲到爷爷背后去了。
“哈哈哈,你们瞅这没出息的货,怕生的很嘞!
我这腿脚早就好了,不过最近山里也没啥东西,再往深处咱也不敢进啊!”
厨房里,古小满正按照午翠花的交代,把开水慢慢倒进地瓜面粉中,一边用筷子搅拌,目的是要把地瓜面烫一下,地瓜面经过高温烫就能糅合到一起,这样子才能放进饸饹面床子上进行压条。
巧妮在一旁看着:“小满这烫面的动作一看就是会做饭的,一点儿也不生疏呢!”
“都是跟爹学的,小时后他在饭店的后厨站炉子,我就这么一路跟着,久而久之也就学会了做菜做饭。”
古小满认真的烫着面,这种吃食他没有见过,自然想学一下制作过程,也许这正是他的优点,对于做吃食方面有股子好学劲,要不然也不会小小年纪就会做菜了。
饸饹面主要吃的是浇头,猪肉切成小丁在锅里煸炒出油脂,然后放入胡萝卜豆腐黄花木耳碎等等,然后加入肉汤调味,最后浇在煮熟的饸饹面上即成。
不过当下正值大饥荒年代,这样的饸饹面只存在于理论当中,李家正好有野猪肉作为浇头,其他辅料可有可无,倒也算丰盛异常。
“小满啊,你看奶奶泡了些山木耳、香菇、榛蘑,你看还能做点啥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