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旧案!在赵都安的预想中,“档案袋”中会是什么举报信啊,隐匿财产线索啊,或什么杂七杂八的东西。可看过去才知道,这竟是一份卷宗。记录了十三年前,老皇帝在位时期,“正统年”发生的一件命案。而这档案,还是京城府衙内的记载。案牍看似像模像样,但简单翻阅,发现信息含量低的令人发指。几乎都是各个部门走流程,盖章走的一些“手续”。“你往后看看,算了,你直接翻到最后一页,看案件经办官员的章。”海棠撇撇嘴,指点道。重要的东西放在上头啊……一点都不懂事,一看就没有办事经验……赵都安吐槽。直接跳过前头,抽出最后一页,眉毛扬起:“主审官,都察院御史中丞……周丞?咦?他在都察院做过官?”赵都安惊讶了。面瘫脸张晗酷似一本正经的业务骨干,背诵般道:“周丞出身贫寒,幼时酷爱读书,头脑聪慧,十六岁成秀才,先后中举,进士,入户部担任主事,监管国家钱粮,也是那时初次与当朝相国有了同僚情谊。而后在六部中调任了几次,又外派去临封府城做了一任知府,因政绩卓著,升任淮水道按察使,又转布政使……之后调回京城,入了都察院,担任御史中丞,时任恰是正统年。”无聊嗑瓜子的海棠幽幽补了句:“对了,值得一提的是,那阵都察院御史大夫一职空悬,所以他这个中丞,便主管整个都察院。”卧槽……这老登履历这么漂亮么……果然,能做到九卿的,就没一個简单的。赵都安知道,“御史中丞”,乃是“御史大夫”的副手,从四品。相当于晋级大理寺卿前的跳板。“咦,这一长串的犯官又是怎么回事?我记得,开头只是个小案。”赵都安又扫了眼案犯名单,微微变色。这次,不用同僚提醒,他便沉下心,飞快从头开始翻看。——案件如下:正统年间,某日,京中一名唤作杨安的百户官突发恶疾,病死家中。家人悲痛处理丧事,却不料,杨安的一名同僚站出,声称杨安非是病死,乃是造了奸人毒计。状告杨安的妻子岳氏,与其妹夫私通苟合。因杨安素有旧疾,故而,这对奸夫淫妇通过邻居郝氏,请了天师府一位姓沈的低品术士出手,以符纸混入汤药,激发疾病,从而害死了杨安。状纸被递到了府衙。府衙查证审理后,发觉确有其事,将那对奸夫淫妇,邻居郝氏,皆收押入狱。便是连那姓沈的术士,也因触犯了律法,被从天师府“引渡”进了大牢。因涉及命案,府衙的判决文书需要交由三司覆审。此案先后经过都察院和刑部的手,都认定应予以犯人死刑。但递到大理寺这块,却被时任大理寺少卿的,一名叫薛琳的官员驳回了。赵都安正看的兴致勃勃,逐渐入神。结果却发现,手中的资料突然断档了。中间好像缺了一部分。新的一页上,只简略描述,因三司意见不一致,案子最终呈送先帝圣裁。后经查证,认定大理寺卿少卿薛琳等人收受贿赂,集体枉法,包庇犯人。先帝震怒,以薛琳为首的数名大理寺官员集体入狱,审问后,又牵连出一批犯官。最后,这件本来不算大的案子,愣是卷进去一批人。涉案犯官,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中间的部分呢?”赵都安抬起头,将资料丢在桌上,狐疑道:“这卷宗少了一部分吧?”瞎子都看得出来,从薛琳驳回府衙的判决,到先帝下场,薛琳一系官员入狱这段中间,少了一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