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56章 你这是高手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章 你这是高手啊(2 / 3)

小地方再穷,公务员消费能力还是可以的,几乎家家都有相机。

更别提隔壁算是地级市最好的小学了。

家长、孩子照相的也多,还有什么照相兴趣班。

但相比那种接近三十元一个的进口品牌卷,区县消费还是更青睐十来块钱的凯旋彩卷。

所以让卫东也算知晓“我这是相机的思路,看胶卷这边有没有能借鉴的,论单反相机,再过十年二十年,估计也赶不上欧美日强国,江州那几家光仪厂之前的香江牌单反相机,获得一堆国内评奖,实际上买的人并不多,现在听说要耗费巨资引进国外生产线,我个人是很不以为然的,外国人愿意转让,不就是图钱吗,而且转让的往往是他们落后东西,正好冤大头把淘汰品高价买走,他们还能投入研发生产更好的产品……”

八十年代其实都很敢说,记者们都埋头奋笔疾书,胶卷厂这边居然有人鼓掌了。

如果在沪海这么说,肯定一片嗤之以鼻。

那边就信奉什么都进口引进。

这次沿海感光材料厂,基本都选择了引进海外彩卷生产线。

也就平京这边往往傲气十足,为啥咱们不能自己干。

其实各有优势,自力更生盲目自信过了头就是固步自封,开放引进的步子太大了会变成买办扼杀自身发展。

都得适当平衡。

但让卫东在冀城说这话,就太让这边舒坦了“所以我也算是得罪了这家厂,可隔壁的西山厂就很认同我这个思路,相机不是用来只给极少数专业人员使用的,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走南闯北,旅游出差,家庭聚会,拍照应该是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活动……譬如说我拿到这台相机就主要拍些这种东西。”

说着把自己那叠照片递出去。

董雪晴除了把有让卫东和自家三朵花合影的照片揣兜里带回学校,就是悄悄去买了本相册,把让卫东这些乱七八糟的照片都郑重其事的装好。

有车就能随时放在驾驶座,现在拿出来,顿时把一堆传看的胶卷厂领导,还有报社记者都笑得不行。

之前西山厂那帮家伙看了难以理解还有人这么拍照,那不过是他们纯工业直男思维,山旮旯里没见识罢了。

人家西湖边摆摊的和专业记者,一看就觉得有生活气。

连胶片厂那也是负责跟新闻影片、电影厂之类关联打交道,颇有欣赏能力的说小让你这艺术成分很高啊。

让卫东懂屁的个艺术“总之我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图,二三十元的相机,大多数人都买得起,不是什么奢侈品,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不是非要坐得一本正经的合影纪念,这带来的才会是相机产业,胶卷行业的繁荣发展。”

这下大家都鼓掌了,这些人是真能看懂这种照片,和那种像馆拍的艺术照有什么本质不同。

都明白这是巨大的产业方向和市场引导。

十亿人口有一亿每家买相机拍日常的规模,就问大不大。

二十岁的年轻人能看出来这个区别,已经非常不得了。

那个阳光日报总社来的记者四十多岁了,好像还是什么主任记者、主任编辑,更忍不住总结“花旗的汽车工业发展,恰恰是福特汽车平民化的t型车,让老百姓都消费得起,才真正奠定了汽车王国的基础,小让这种提法,很有人民相机的思路,我们也需要人民胶卷!”

胶卷厂这边深深点头“那我们能怎么合作呢?”

让卫东介绍了下销售情况“只在华东地区一个点,我们每天都能卖几百台,其实未来我有这样个思路,如果贵厂的彩色胶卷销售,跟我们的相机合作成礼包,一台相机两个卷,做个精美的盒子……”

说着再从自己的包里把彩盒包装的爱克斯相机拿出来,大家就更明白了。

这会儿的相机还是个多了不起的高级货,所以包装里都比较复杂,配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