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个都不小。”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这些需求还只是冰山一角。未来的ai模型会越来越复杂,数据量也会越来越庞大。” “按照目前的计算资源增长速度,两年之内,我们就会面临算力的严重短缺。” “所以,算力的问题不仅是行业的,也是我们的核心问题。”杨庆华沉声说道。 “别忘了,全球的玩家都在盯着这块蛋糕。”苏雅馨切换到下一张幻灯片,显示了一张
全球科技企业的竞争态势图。 “目前,美国的几家科技巨头,已经开始针对ai计算开发自己的专用芯片。” “例如,某知名科技公司推出了一款tpu,专门为深度学习模型加速。欧洲的研究机构也在开发针对ai推理的高效硬件架构。” “国内的呢?”李凡插话问道。 “国内还在追赶,但整体进展相对较慢。”苏雅馨回答,“目前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在尝试ai芯片的研发,距离大规模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李凡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如果星联能够在ai专用芯片领域率先突破,不仅能解决我们自身的算力需求,还能在全球市场抢占先机。” 李凡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用笔写下四个大字——“算力未来”。 “ai的发展,不是看谁的算法更聪明,而是看谁能提供更强大的算力支持。”他说。 “算法只是一个大脑,而算力才是肌肉。如果没有足够的能量,再聪明的大脑也无法运行。” “所以,您是想让星联成为ai领域的‘肌肉供应商’?”曲云山半开玩笑地问。 “可以这么说。”李凡笑了笑,“不过我更倾向于说,我们要成为ai的‘心脏’——推动它跳动的核心驱动力。” 他说完,转头看向苏雅馨:“目前我们的半导体团队进展如何?ai专用芯片的研发,是不是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 苏雅馨打开手中的报告:“李总,我们在半导体领域的投入,已经进入了第二个五年期的尾声。” “而从2002年开始,我们组建的‘未来计算实验室’,已经完成了数十项技术攻关。其中,ai专用加速芯片的原型,已经基本成型。” “具体来说呢?”李凡追问。 “我们的研发团队在asic(专用集成电路)和gpu设计上已经取得了突破,尤其是针对ai推理和训练的硬件加速架构。”苏雅馨解释。 “今年,我们计划推出两款类型的产品——npu(神经网络加速器)和dpu(深度学习处理单元)。这两款类型的芯片,能够极大提升ai计算效率,同时降低功耗。” “这两款产品,我们计划分别命名为:星思(starmind)、星瞳(starinsight)。” “寓意方面,‘mind’代表思维、智能,符合npu处理智能决策和推理任务的特点;‘insight’表示深度分析与洞察,适合dpu的深度学习功能。” 李凡点了点头,目光中多了一丝欣慰:“很好,不错。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进一步解决算力短缺的问题。” “我们需要一场‘ai芯片革命’。”李凡站在会议桌前,用坚定的语气说道。 “这场革命不仅是为了星联,也是为了整个ai行业。因为只有解决了算力问题,ai才能真正释放它的潜力。” “李总,那具体怎么实施?”杨庆华问。 “我们分三步走。”李凡举起三根手指。 “第一步,加速星联的ai芯片产品化,将‘星思’和‘星瞳’尽快推向市场。” “第二步,优先支持星联内部的ai业务应用,让我们的产品先在自家业务中跑通。” “第三步,建立全球合作生态,让我们的芯片成为ai计算的标准。” 会议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会议室在座的每个人都可以清晰的意识到,这不仅是一场技术攻坚战,更是一场战略布局的豪赌。 而在此时此刻,李凡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姿态和气度,无疑都在传递这样的一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