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都市言情>从1990年开始重塑未来> 第140章 纳米对准(13.6k)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0章 纳米对准(13.6k)(2 / 10)

 “没错。”李凡点头,“当前的挑战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在整个技术生态圈中找出共识。”  “我希望我们能打破壁垒,把各方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一个高效协作的科研平台。成果共享,技术进步,最终实现10nm制程。”  教授思索了一会,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这个提议倒是值得考虑,毕竟单打独斗难以突破瓶颈。”  “李总您说得对,国

内的技术研究多半还处于碎片化的状态,缺乏系统性。而如果能够整合资源,也许能够在技术上取得飞跃。”  李凡知道,成功的合作并不容易,尤其是在这种涉及到国家和行业未来的项目中,必须要非常谨慎,但也必须具有超前的眼光。  “教授,您怎么看能否联合更多的科研单位和高校,形成跨领域的联合体?”李凡接着问道。  “这个问题的确是关键。”教授沉思片刻。  “我认为,首先必须确立一个清晰的研究方向和任务目标。  其次,在技术成果共享方面,要设定合理的激励机制,确保各方的利益。  最后,研究过程中要注重技术的可落地性,确保突破的成果能够迅速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李凡心中一动,深知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一个充满机会的项目。  只有通过联合多方力量,才能有效地突破这一技术瓶颈,为星联,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铺平道路。  “那我先做个初步的调研和联系,如果能够达成共识,我们再深入讨论具体的合作细节。”李凡坚定地说道。  教授点了点头:“好,就这么定了。我也会联系一些同行,看看大家的反应。”  李凡知道,这个科研项目才刚刚开始,但他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李凡坐在星联集团的会议室里,眼前是几份厚重的技术报告和合作提案。  虽然外面是阳光灿烂的好天气,但他却感觉到一丝丝的沉重。  毕竟,这次他提出的科研合作项目,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突破,它可能会影响整个芯片行业的未来,甚至关乎国家的科技发展进程。  他一边整理着思路,一边在脑海中反复推敲着:  如何与国内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  如何能够让这些强大的技术力量聚合在一起,共同攻克制程中的难题?  这时,周汉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作为星联的首席运营官,他的目光总是格外敏锐,每当李凡有新想法时,他总能第一时间察觉。  “怎么,李总,准备搞个大动作?”周汉祥打趣道,随即坐到了李凡对面。  “哈哈,怎么可能。”李凡笑了笑,“不过确实是个大项目,涉及到的技术和合作方太多,得谨慎一点。”  周汉祥的眼睛闪了闪:“听你这么一说,是不是有新的科研突破了?”  李凡点了点头:“是的,关于10nm芯片的对准技术,国内在这方面的技术瓶颈依然存在。”  “其实我调研了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发现他们在这一领域虽然也有一定进展,但整体水平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是有很大差距。”  “单凭星联的力量,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相当大。”  周汉祥没有急于发表意见,而是默默听着。  李凡继续说道:“所以我打算联合国内的几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一个联合科研小组,共同攻克这一技术难题。”  “我们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科研单位提供人才和技术储备,最终达成技术共享。”  周汉祥皱了皱眉,显然对这个提议有些顾虑:“听起来很不错,但问题也不少。”  “首先,如何确保各方的利益分配?其次,技术共享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被拖慢进度?这些都得慎重考虑。”  李凡淡定地笑了笑:“我也考虑过这些问题。”  “首先,关于利益分配,我想制定一个合理的激励机制。每个参与方都能根据其贡献度获得相应的回报,而不是单纯的利益均分。”  “其次,技术共享的原则是‘先共享,后自主’。”  ‘也就是说,大家共同研究出初步成果之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