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星联迈向全球通信霸主地位的重要一步。 所以在周五的团队会议中,李凡再次提出了新的设想和愿景。 “星际通信。” 当这四个字从李凡口中说出时,会议室里瞬间陷入了一片静默。 每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有的人惊讶,有的人茫然,还有的人,则是眼中直接写满了不可置信。
“李总,您说的是......星际?”老刘揉了揉耳朵,像是怀疑自己听错了。“没错。”李凡靠在椅背上,语气平静但目光炽热,“地球上的通信盲点,基本已经被攻克,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太阳系。” 一时间,会议室里炸开了锅。 “太阳系通信?这是不是有点太超前了?” “目前我们连地球上的通信需求,都还没完全满足啊!” “李总,这个计划的成本和技术门槛,会不会太高了?” “安静!”李凡一声低喝,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他站起身,双手撑在桌面上,目光扫过每一个人。 “我知道你们觉得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他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不容抗拒的力量。 “但你们别忘了,在之前,我们刚提‘星链+’的时候,多少人说我们做不到?” “而今天,我们不仅做到了,还领先了全球。” 方东河坐在一旁,忍不住插话:“各位,其实从技术角度来说,星际通信并非完全没有基础。” “我们目前的激光通信技术,已经可以支持地月间的高速数据传输。” “如果能再结合量子通信的技术优势,理论上,我们可以实现跨行星的低延迟通信。” “方总,你又开始吹牛了吧。”老刘摇了摇头,语气带着一丝调侃,“量子通信那东西连地球范围内,都没完全稳定下来,你还想着跨行星?” “吹不吹牛,得试了才知道。”方东河也不示弱,回怼道,“技术从来都是试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李凡举起手,打断两人的争论。 “具体技术细节可以慢慢讨论,但大的方向不会变。” “我们的第一步,是月球通信试点项目。建立一套从地球到月球,再到轨道站的完整实验系统。” 会议结束后,团队分成了两派: 支持派以方东河为首,认为星际通信是大势所趋,虽然难度大,但星联必须抢先布局; 反对派则认为这个项目过于超前,不仅耗资巨大,还存在巨大的技术和市场风险。 老刘在走廊里拦住方东河,忍不住吐槽:“方总,你是真看不出风险,还是装看不见?” “就算李总有野心,这么大的项目,失败了怎么收场?” “刘哥,你是不是太谨慎了?”方东河推了推眼镜,笑得很轻松。 “星联能走到今天,不就是因为敢冒险吗?再说了,你就不想试试,把我们的技术送到月球上?” 老刘皱了皱眉,没再说话。 他知道,方东河说得没错,但心里的顾虑却始终没放下。 三周后,星联正式成立了“月球通信实验室”,一个代号为“鹊桥”的项目悄然启动。 实验室的目标明确:用最短的时间,搭建从地球到月球轨道站的通信系统。 技术团队加班加点地工作,方东河亲自带队,针对激光通信和量子通信的结合点进行实验。 但问题接踵而至。 “激光信号在大气层边缘会有衰减,需要额外的中继站支撑。” “量子通信的纠缠态传输距离过短,必须找到新的技术突破点。” “月球地表的环境复杂,接收设备需要极高的抗干扰能力......” 每一个问题都像是巨石,压在团队的肩膀上。 但每当大家感到疲惫时,李凡总会出现。他不多说话,只是简单地问一句:“问题能解决吗?” “能。”方东河咬着牙回答,每次都如此。 两个月后,实验室迎来了第一次实验的成果。 一个小型激光通信装置从地球发射,成功与月球轨道上的接收器对接,并传回了高清画面。 这段画面,被李凡让人剪辑成一个短视频,通过“星语”、“星视”平台发布。 “星联,正在连接地球与月球。”简单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