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军之中,亲戚关系盘根错节,即便犯点错、战斗时稍微退却什么的,也没什么关系,领导是自己人,好说话,至少不会轻易被砍头。
但投降建奴之后,找了个“主子”,就一点也不好说话了,打仗不向前冲,或犯一点小错,都可能被拉出来做榜样砍头。
因为投降的明军只是奴才,相反,如果满洲兵犯错,却很难被砍头,执行军纪。
闲话一句,有人说清军军纪严明,但后来满洲将军打了败仗,为何不见执行军纪?而只对汉军严格军纪!
实际上,建奴军纪是严明一些,但还没到让投降明军脱胎换骨的地步,关键就在于明军找了个“主子”,自降身份做奴才了,所以不敢和清军耍横,只能按建奴说的做,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在明末清初之际,明军自我催眠,主动认为清军不可战胜,就如同清末满洲统治者认为不可战胜西方人一样。
在这种催眠下,投降汉军每次打仗都比较勇猛,将明军搞的精疲力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