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买大卡车3万,后面两辆车,是用布料换回来的,不算。
年后第一次5万。
去了一趟申城,带回来126000,加上妈给的9000,一共135000,投资录像厅用了1万,买大卡车用了两万,剩余10万交了与棉纺织厂的百万合同押金。
前后这么一算,小半年时间,5万加3万加5万加2万加10万,合计小25万。
895000,减30万,减25万,合计自己的小半年一共已经挣了345000?
不对。
还有工人的工资没说。
前面三个月,工人不多,主要大头都集中在龚平安,大军,大堂哥,加上老六这管理的身上。
一个月算下来也就小几千的支出。
陆阳没当回事。
可自打上个月开始,制衣厂正式扩大规模,缝纫女工数量由原本的才几十个,一下子翻上好几番,变成了现在的大200个以后,随着每天拉回来的衣服成倍的增加,工人工资支出的大头,也开始变成了这些缝纫女工。
陆阳又算了一下。
截止到市场开业前的前一天。
仓库里面堆满的库存,衣服的总数是36万套大概多一点点。
合计需要支付给这些缝纫女工的工资是:30万×0.18=64800元。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是不是?
短短才扩大生产不到两个月,陆阳现在需要支付的工资,加上厂里的十个人,包括龚平安在内,杂七杂八算起来,小五个月不到,估计已经要接近支出八九万快到十万的工资这样子。
而这还是陆阳之前小心翼翼,没有在第一时间就扩大生产规模,是直到临近市场开业已经只有一个月了,才真正去扩大市场规模,不然的话,要是再早扩大生产半个月,光只是工人的工资,他都根本就开不起。
然后又拿出笔来算了一下。
345000-64800=280200(只算缝纫女工的工资,是因为之前像大军大堂哥他们的工资,已经每个月按时付过了,包含在之前已经扣除的开销中。)。
“不错,不错,区区小半年,已经挣了28万,比之前自己辛苦大半年,炒国库券,挣的钱都还要多了。”
账虽然不能这么算。
之前炒国库券,陆阳本钱是只有5000。
而现在开的这家制衣厂,前后陆阳已经投进去了25万,又赊账了30万,这才有了现在的忙碌半年,只用了三天,就挣了28万的奇迹。
实际上如果要按这么算的话,利润还真不算太高。
比起国库卷挣钱的那时候,短短时间之内,一翻就是好几十倍,简直就是毛毛雨。
当然,又不能这么说,因为这才仅仅只是开始,今后的每一天,只要制衣厂能继续火爆下去,陆阳就等于是会日进斗金。
这个可就要比继续炒国库券稳妥太多了。
每三天挣28万?
那倒是不太可能。
但要是如果说,每个月挣28万,就变得极为有可能。
而且还很轻松。
条件是达到他之前吹过的牛逼,制衣厂的缝纫女工们,每个月都能完成20万套衣服的订单。
就按一套衣服挣一块八毛来算,20万套衣服,呵呵,一个月挣28万还多吗?
数学是不会骗人的。
“这么多的钱,不能就这么放在银行里面,明天就把工资都提前发了吧,让工人们也都跟着高兴高兴,另外再每个人都发5块钱的奖金。”
陆阳这天召集所有人开了个会。
并对老六交代了一些事情。
“另外,修路的钱,10万块,老丈人,我准备把它交给你,由你来负责监督村委来修这个路,不能把钱一次都给他们,这里面也需要有个计划,老丈人你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