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都市言情>重返88:从迎娶小姨子开始> 第233章 一矿传三代【300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3章 一矿传三代【3000】(2 / 3)

只有黑煤矿才会这么干。

陆阳现在入股的这家是正规煤矿,有政府提供担保,有国营煤矿这家南方业界资格最老的矿务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可以说,这一矿完全可以传三代。

只要自己不做死,哪怕陆阳谈成了这桩买卖以后,即刻就躺平,拿到手里的这20%以上的干股,那也够以后的吃喝了,几代人都不用为钱发愁。

这么说吧,这种机会,也就只有这80年代90年代初期才有,过了9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进一步加深,内地有钱人多了起来。

区区两百万,根本就不够打的,遇到这种情况,自然又会有更有钱的人,拿钱把它的股权给砸下来。

当然,不管怎么说,这仍然不失为一次三赢的合作。

县政府赢。

不掏一分钱,白得这么一家储存量惊人的煤矿,百分之好几十的股权,未来躺着只管分钱。

看来恐怕几十年内,县财政,都不用像其他的内地县一样,担心会债台高筑而破产了。

国营煤矿赢。

也是不用出一分钱,只需出一批淘汰下来的设备即可,而且这批设备还能算钱,算股份。

到时候,不仅企业发财,高层也能发财,即使是中层小领导们,都起码有一大批人能跟着一起发财。

???

这个难以理解吗?

因为根据协议,县里,陆阳,上槐村委,三方都是只拿干股,不在管理层之中担任任何高层。

也就最多吧,村委要求,煤矿搞起来了,如果缺工人,得优先安排村里的汉子们去上岗就业。

当然,这也得这些汉子们,自己愿意才行。

不过陆阳估计,恐怕会很悬。

因为即使是现阶段,上槐村都不能算是一个穷山村。

光是给自己这个陆老板打工,近水楼台之下,村里人都好多今年就开始起新房子了。

当然,起的还是那种老式的红砖绿瓦房子。

以阶段的物价,有个几百块钱就够了。

可看看四周。看看整个昭县,普遍的农村上,有几个村子,能有这么一大批人,家里面能同时拿的出几百块钱来盖房子的?

没有吧?

而这,还仅仅只是一家年产值不到千万的制衣厂带来的影响。

那倘若将来村里的茶山煤矿搞起来了呢?

别忘了,这家煤矿,上槐村村委也是有股权的,不多不少,也是20%的股权以上,至于到底从原来计划好的要拿25%的股权里面,让出几个点来给陆阳,到时候还得要四方坐下来好好谈才行。

那村委的钱,难道就不是全体所有社员的钱吗?

煤矿倘若盈利以后,每年给村委分红,村委难道敢不给全体社员分红?

这么说吧,即使再贪婪,或者说抠出一些出来,用来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小学,建公园,建棋牌室,建篮球场,建老年活动中心。

但肯定花不完。

最后起码还有一大部分钱,都会被均分到全体社员的手中。

那么,拿到了钱以后,他们还会苦哈哈的继续去愿意甘心下矿,当一个整天累的像牛马一样的普通煤矿工人吗?

当然是肯定不愿意的。

有钱了,谁都想过好日子,开豪车,住洋房,娶洋婆子,呸,洋婆子就算了。

陆阳预计大概,只要这家新成立的煤矿开采一切顺利,每年分红以1000万开始递增,十年之内超5000万,即使是20%,也是一笔不小的钱,村委哪怕扣留一半,再分到全体社员手里面的钱,按户籍来算,不到十年,恐怕每家都能住得起洋房,也能买得起小轿车。

有时候,陆阳也真不明白。

为什么自己重生前,已经是30年后了,那时候回到上槐村的时候,也没见村子里面每家每户都能住得起洋房,买得起小轿车,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