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都市言情>重返88:从迎娶小姨子开始> 第393章 缩水的现金奶牛【求全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3章 缩水的现金奶牛【求全订】(3 / 4)

而显然,这样做是肯定会对昭县这边的总厂造成一定影响的。

但是当时因为总厂这边的订单本来就是做都做不完,加陆阳一道命令下来,停止继续扩张,停止继续再招新的住家缝纫女工,马这种影响就几乎降到了微乎其微,所有的工人还是继续有活干,就没有感觉到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影响出现,并且还造成营收的下滑的呢?

其实究其根本原因,还是陆阳之前早说过的,全民山寨时代的来临。

昭县是个人口大县,在90年代初,人口就已经超过了百万,这在国内的县一级城市中,绝对是属于罕见的。

而昭县还偏偏又很缺耕地,而且也很缺水,缺耕地,加缺水,这就造成一个结果,昭县的耕地根本就无法养活昭县的人民。

老话说的好,穷则变,变则通。

改革开放以后,在整个三湘大地,昭县人民是第一个响应号召,青壮们挑着扁担,提着篮子,走街串巷,做起了小生意。

这里的人民不怕吃苦,办得蛮,他们也不去学其他市县的兄弟南下加入沿海地区打工团,他们始终都秉承着一种的传承信念,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今天做小老板,来日又何尝不能成为大老板?

这就是邵商精神,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精神。

每一个昭县人,刻在骨子里面的想法,都是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做老板,而不是一直给人打工。

以前是没机会。

国家不支持。

后来是有机会。

但是手里没钱。

现在是国家也支持,手里也总算因为打工攒了点钱,于是一个个都踢掉了原来的老板,选择自己来当这个老板。

而陆阳,就是那个被踢的最多次的人。

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老五,陆有礼,那个离家出走,已经不知去向的陆家人?

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采用分发模式,只提供原材料,让家里有条件能买得起缝纫机的乡下农村村妇们在家做好衣服,然后集中收回,这种既提高效率,又能减少成本的方式,也是最容易被模仿的方式。

陆阳早说过,他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路,然后就成为了吃这第一口螃蟹的人,但是昭县经济要发展,小商品经济要繁荣,就不能只靠他陆阳一个人,他很欢迎其他人来模仿他。

用一句话来概括,既然明知道不能阻止,那何不乐见其成,至少,还能得一个大度,难道不是吗?

从今年半年开始,这种山寨的情况就越来越严重,很多之前在陆阳厂里打工的两口子,积攒了一年的收入以后,转头就从市面进货几匹布料,按照陆阳的款式,分发出去的裁剪好的衣服小料,直接来个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在家里用剪刀照着剪一遍就行,然后又有现成的缝纫机再把衣服做出来,最后只需要拉到市集去摆摊把衣服卖掉,这样又何止只能挣一套衣服的加工费?

只需要尝到甜头,他们自然就会去进货更多的布匹,拿到家里加工出更多套的衣服,堆雪球开始。

从家庭式的小作坊,两口子自己进货,自己加工,自己摆摊,到最后学习陆阳分发,让其他人来给自己加工,可能只需要23个月的时间。

周围有人见到有人学陆阳,自己开服装加工厂挣到了钱,自然就又会有更多人加入其中,聪明的人开始学习变通,既然能加工衣服,为什么就不能加工其他的呢?久而久之,整个昭县,于是小商品经济开始井喷。

陆阳拿着手里面报表道:“有仁哥,瞧你这样子,是不是最近好几天都没睡好?”

被堂弟的调侃,陆有仁苦笑的道:“不瞒你说,我岂止是最近好几天都没睡好,我是最近两三个月一直都失眠,生怕唯恐对不起你对我的托付,把厂子给干黄了,我现在压力太大了,要不,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