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高涨,好似要冲破天空的云层。
“轧钢厂万岁!”
“轧钢厂万岁!”
众人不禁欢呼在一起,赞美轧钢厂。
这就是大厂,大家削尖脑袋要进大厂,能提请放假,是多少小厂羡慕不来的。
此时,还没到下班的点,但也差不多了,大家纷纷收拾手头的事情,等着下班。
“叮铃铃——”
铃声一下,工人们手牵着手离开轧钢厂回家去,和家人报告这件喜庆的事。
同时,也腾出时间为过年做准备,开始值班年货!
“小李,过年的时候要不来我家过年?”张奋搂着李开朗的脖子道。
“不了,大过年的,我家也要过年,就不打扰了。”
“没事,就是多双筷子的事。”
“不了!你这整的的,好像我不能过年似的!”李开朗坚定地摇头。
张奋还想劝他过来,张金武便出言制止。
“行,小李又不是小孩了,他有自己的事,不用伱教怎么做。”
而后看向李开朗:“想要什么时候来都可以,师父也不是外人,门一直被你留着。”
“知道了师父!”李开朗应道。
“行了都下班了,回家去!”
众人分开,各回各家。
兴致所致,大家回到家,和家人说了放假的事,她们也同样高兴,恨不得现在去置办年货。
“唉,着什么急啊!我这中午大太阳的,我还饿着肚子,明天还要领福利。”
“等领完福利,再看看要买什么。”
“等明天去买,那不是没了,要买就趁早,东西多了也不是坏事!”妇人道。
闻言,其丈夫也觉得有理,“行,等下午太阳小了再去采买,你现在给我做点饭,我还饿着呢。”
过年,要置办的东西不少,有闲钱的,果、干果、生、瓜子不能少。
鸡、猪、鱼等也不能差。
春联、窗、香烛、鞭炮也要提前准备。
一家人,无论老少,都要参与进来,年味才会足。
有些人感觉年味越来越不足,就是没有切实参与进来,都是父辈准备好,自己最后才过年。
年味最足的是年前准备阶段,大家心有所念,才显得年味足。
“正好前几天才发了钱和票证,今天都一并买回来。”
李开朗自然也要准备东西,做做样子,大部分和别人相同,该准备的担心要准备。
除了春联,别人买红春联,李开朗要白春联。
白春联是悼念先人,大家看到了就不用过来拜年。
李开朗也乐得清闲,大过年的不用和人打交道。
时间一晃,就来到下午,大家睡了一觉,精神万分,带上东西便去供销社买东西。
“我去,人这么多!”
李开朗看到供销社这么多人,便打消了进去的念头。
“这人挤人的,还是先不进去了,晚点再买吧。”
李开朗调转车头,去找华老,有几天没见了,正好这俩星期又酿了几次酒,有些疑惑。很快,李开朗便进到华老家。
“华老!”
“哟,你小子,这么来了!”
“这不是有几天没来,想您了吗?”李开朗道。
华老指着李开朗,笑道:“你小子,来我这,肯定是有问题,说说吧。”
这段时间,李开朗隔三差五来看望一次。
李开朗道:“确实是有问题,不过不急,你这有没有缺东西,过几天就要过年了,我给你添置点。”
华老豁达道:“我就一个人,哪还缺什么东西,现在过的挺好的,挺充实的,啥也不缺。”
李开朗看着华老,他说的是实话,老了看开了,不再留恋于事物上。
华老一个人,有李开朗给的50块,生活不再那么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