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 英魂冢(1 / 3)

前日青阳刚到长安,繁华富贵迷人眼,她好奇的四处张望,被誓心阁的车夫嘲笑是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丫头,昨日沐照寒去了青云县,誓心阁的人更是连饭菜都不给她了,她饿的不行,又不愿去动沐照寒留给她的香烛钱,只得去路边买了两个馒头充饥。

“他们帮你取了热水,可能从你身上得到什么好处?”

青阳疑惑的眨了眨眼:“热水而已,难不成还要用钱去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他们得不到好处,为何要帮你?”沐照寒拉着她在桌边坐下,给她倒了杯茶,“你若不喜,便当他们在犬吠。”

“这京中的犬,确比旁的地方叫得大声些。”青阳低低骂了一句,拿起那杯茶,惊喜道:“是热的!”

“你方才出去时,我烧了壶热水,现在第二壶也在火炉上烧着,不需去求他们,水烧开了去洗个澡,待雨小些,带你去吃这附近颇为有名的什锦包子。”

青阳盯着她,眼睛亮晶晶的:“都听大人的,大人待我最好了。”

入夜,雨住天晴,沐照寒倚在床边,借着烛火修补破损的机关鸟,可那木鸟连用了两次,翅膀已碎了半截,不是一时半会能修好的,她不死心的拿些刚刚削好的零件拼凑了一会儿,终究还是叹了口气暂时作罢。

“大人,买,买包子,要五个。”青阳梦中的呓语打断了她的思绪,她看着身旁睡的乱七八糟的少女,无奈的笑了笑,伸手帮她盖好被子,抬头望向窗外,发现已是明月高悬,于是轻手轻脚的下了床穿好衣衫,抱着香烛出了门。

“咚~咚~咚~”厚重的钟声响起,幽幽回荡在夜空中,随即,天边亮起点点火光,一盏盏孔明灯腾空而起,渐渐照亮了半边天空。

八月初七,大岳的国祭日。

十七年前的今日,北境数万蛮夷突袭边关,五日间连拔三座城池,直捣北桓,幸而掌管大岳最精锐部队碧血军的和衷将军府就坐落在北桓,才暂时堪堪挡住敌军攻势。

当今皇帝的父亲本是个不得宠的王爷,但先帝昏庸,民不聊生,彼时还只是个藩王世子的皇帝,得忠义之士扶持,一路打上长安城,夺了帝位。

碧血军的统帅陆白的父亲便是开国功勋之一,陆白子承父业,屡建奇功,但北桓并算不得边关,当时城中的碧血军多是陆白府上的亲兵,总不过共千余人,可烽火点了几轮,求援书写了数次,直到陆白带着碧血军拼尽最后一滴血,就连北桓城中的百姓为抵御敌军也只剩下了老幼妇孺,驻扎在长阴的神策军才从数百里外奔袭而来,击退敌军保下了北桓城。

那一战过于惨烈,敌军撤退后,北桓知府带城中百姓去清理战场,几乎寻不到一具碧血军完整的尸体,陆白是皇后的亲弟弟,太子的亲舅舅,本就先天不足的太子闻讯呕血不止,休养数年才重回朝堂。

皇帝震怒,将与此事相关的大小官员尽数革职送入大牢。

亦是从那日起,皇帝日日梦见浑身是血统帅陆白带着一众碧血营的将士跟在他身后,质问他援军在何处,不过几日,皇帝便被折磨的形容憔悴,好在恰逢重阳祭祀,皇帝去清风观祈福,偶遇一位老道士,那道士仙风道骨,须发皆白,开口便说他被冤魂缠身,给了他一张黄符说可解君忧。

当夜,皇帝将黄符贴在床头,终于止住了梦魇,次日即将那道士召入宫中,道士面圣后,盯着皇帝的脸直摇头,说将士惨死,怨气不散,那黄符治标不治本,提议将八月初七为国祭日,并筑英魂冢,以超度惨死的将士。

英魂冢虽叫冢,却是座高楼,从设计到建成,耗费了十余年,据说其内的每一寸墙壁,都请书法大家刻了往生超度的经文,本欲在天昭三十七年中秋封顶完工,举办祭祀,却在那年的国祭日当晚,塌了。

彼时的杨鸿生奉旨在北桓监修英魂冢,恰逢暴雨,洪水席卷了周边的村镇,他恐百姓受难,下令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