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上,林浩然说起自己在美国期间的趣事。
家中一切未变,不过父亲一直在家中休养,林母的笑容显然也多了许多。
……
在家中又休息了两天适应时差,林浩然这才去公司。
十天没有到过靑洲英坭公司以及万安集团,两家公司的变化都不大,有两位才能足够的管理层在维持运营,他短时间的离开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而且,在美国的时候,他也会隔一两天的时候就给伯顿和杨名逸打个电话,了解他们有没有遇到什么他们决定不了的事情。
坐在靑洲英坭公司的办公室,林浩然思索着接下来的计划。
他目前手中还有9000万美元,兑换成港元那就是4.77亿港元左右,绝对是一笔庞大的资金。
将钱继续投入房地产行业,趁着房地产的价格还没到顶,买地皮赚差价?
这个不错主意,是最省时省力的,如今是1979年的6月份,到1981年,最起码能赚个两三倍不是问题。
不过,太浪费时间了。
对别人而言,才一两年时间赚两三倍,简直就是暴利。但林浩然可不是这样的看法。
他穿越到这个年代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可他的资产早已经增加几十倍了,费将近两年的时间仅仅是赚个两三倍,他可不满足。
与其为了赚这两三倍的利润,还不如做一些实用性的事情。
尝试收购和记黄埔?以他手中的这笔资金,可撬动不了这家英资巨头。
最重要的是,林浩然知道李加诚当初之所以放弃继续收购九龙仓,是因为包裕刚已经承诺过李加诚,会全力支持他收购和记黄埔,除此之外,沈弼也应诺,会在适合的机会向他出售。
他穿越而来的时间,太迟了,如果给他提前两年的时间,林浩然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拿下九龙仓乃至和记黄埔。
可如今,很显然他们早已经将和记黄埔的下一任主人决定好了。
所以,林浩然知道,自己成功收购和记黄埔的概率不大。
因为如今和记黄埔集团的大股东是汇沣银行,汇沣想将和记黄埔卖给谁就卖给谁,让沈弼改变此前的承诺?
林浩目前没有这么大的面子。
不过,和记黄埔集团不适合收购,不代表其它英资洋行不能收购,香江并不是只有和记黄埔才是个优质股。
实际上,绝大多数的英资企业手中都掌握着巨量的地皮、物业,比如会德丰洋行、置地地产,太古洋行、港灯集团甚至是怡和洋行等等。
林浩然还知道,几年后,置地会有一场很大的财政危机,为此,置地不得不出售各种那场危机,股票也随之大跌,或许是他的机会。
到1980年,怡和集团主席纽璧坚为防范华资财团觊觎,害怕九龙仓事件再次重演。
因此想出透过怡和集团与置地互控,扞卫对置地地产的控股权,最终的目标是怡和洋行和置地集团相互持有对方40%的股权。
但随着香江的地产崩溃,怡置互控反成怡置系负累。
那个时候,将会是林浩然控制置地,从而间接控制怡和的最佳时候。
成功的机率很小,但是却有一个保底,以他半年后所拥有的财富,哪怕拿不下怡和,他也拿得下置地。
至于汇沣集团甚至是港英政府是否会出来反对阻止他收购,这个是很有可能的,不过到时候他应该也会有办法应对。
现在的他,在商界的影响力还太低,应对这种特殊的情况办法还太少。
实际上,对林浩然而言,置地的价值比怡和要大得多。
哪怕失败,只拿下了置地,他也是非常满意的。
当然了,现在的他,还没有这个实力,资金太少了,人脉也太少了,想蚂蚁吞大象不是很现实。
等从黄金市场获取一笔巨额资金之后,那时候才有觊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