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昊对杜铭摇了摇头,把手中的平板连接到投影屏幕,“根据所有探测器收集到的结果,没有发现任何挥发性物质的痕迹。”
杜铭:“如果是冰层,可能还没到汽化温度。”
任组长摆了摆手:“杜铭,你停一下。你现在说的这些,全部都是假设。我们需要证据。”
会议室内陷入了一片短暂的沉默。
每个人都盯着屏幕,仿佛在期待下一帧图像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旁边的一位分析专家举手,“冰层的反光一般没这么强烈。我觉得更可能是金属,像镍铁这种成分,表面可能比较光滑。”
”这些亮点看起来不像普通的金属或石质结构。”程昊举手,“也许……也许它表面有某种我们从未见过的复合材料?”
“证据支持,程昊!”
“我就想知道,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吗?”王工问道。
“现有的数据太少,根本不足以支持任何确凿的结论。”任组长摇头。
王工站在屏幕前,抿了一口已经凉了的茶:“要是能有一台更强大的探测器,哪怕多一张清晰的照片……有时候我真想把我的眼珠子抠下来,装到’烛龙’上去。”
“谁不希望呢?”任组长苦笑。
谁不想呢?要是能有这么简单,就好了。
如果能看到“烛龙“的表面,如果能确认投影里的到底是不是”烛龙“,就好了。
杜铭深深吸了一口气。
他希望不是,又担心结果并非如他所希望,
任组长宣布道:“现在休息一刻钟。”
杜铭站起身,走到任组长旁边,“组长,我还是担心,如果有冰层。潮汐力会导致冰盖脱落,这会影响‘烛龙’的自传速度,也可能改变未来的撞击参数。”
“杜铭啊,冰层、潮汐力、质量分布……这一切都是你的推测。我们现有的数据里,根本没有足够的信息来证明这些假设。我们拍到的照片里,也没有观测到尾迹。
任组长打开茶杯盖子,准备往里头加点热水。程昊眼疾手快地拎起热水壶,笑道:“你们继续聊。”
任组长语气稍缓,看着杜铭:“在现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实打实的计算结果,而不是没有依据的猜测。柯伊伯带、冰层,这些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但现在,这些不是重点。”
杜铭手心微微冒汗:“我明白。但我可以试试,也许能从轨迹变化中找到支持冰层假设的线索。”
任组长摇摇头,“你不明白,杜铭。我们只有一百天了。现在,我需要你把注意力集中在轨道计算上。火星引力到底对‘烛龙’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只有做好这一点,我们才能给其他团队争取时间和可能。”
杜铭垂下目光,深吸一口气,“我明白了,组长。”
“接下来没你们两个的事了,你和程昊回去休息一下吧。记得,‘烛龙’的最新轨道,尽快交给我。”
“是。”
“好嘞!”
任组长站在门口,目送杜铭和程昊离开。他的眉头紧锁,神色复杂。
“是不是太打击年轻人的热情了?”王工走到他旁边,“他说的也是一种可能性嘛。”
任组长叹了口气,“年轻人的热情确实很珍贵,但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冷静和效率。杜铭很聪明,也很有冲劲,但他需要明白,这场战斗不是靠假设赢的。‘烛龙’不会因为我们的热情而改变轨迹,也不会因为推测多一点就停止前进。”
“可我还是觉得你对年轻人太严肃了。我觉得,杜铭说不定就能找到我们需要的线索呢。”
“我也没阻止程昊给他拿数据啊,”任组长瞪了老朋友一眼,“他想算,还是可以算的。我只是担心——”
“担心什么?”
“我担心火星这个引力弹弓,会带来我们意想不到的变化。”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