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势训练。也许是这个原因,他对自己四肢的掌控度非常不错,下床的时候几乎没有发出声音。下床之后,他光着脚丫跑到了灶房里。装着黄豆的木盆放在灶台上,他端来小板凳,靠在灶台边,将泡水的黄豆捞出一小半。他捏了捏这些豆子,触感硬硬的。干黄豆通常要泡八个小时,才能充足地吸收水分,这会儿差不多只泡了两个小时左右,完全没有变软的迹象。基本上看不出来黄豆变少了,他把这些黄豆装在他自己做的竹筒里,又回到了婴儿床。第二天,他趁着娘亲在院子里干活的时候,把那些没泡发的黄豆倒进了盆里。娘亲没发现任何异常地把豆子丢进锅里煮了,于是中午,庄行吃黄豆的时候,“恰巧”就咬到了那些硬豆子。“哇哇...”庄行顿时捂着脸颊大哭起来。娘亲同样吃到了那些硬豆子,她一下子就理解儿子为什么哭,这是磕到牙齿了。她抱着儿子哄起来,皱着眉又夹了几颗黄豆吃,大部分都是软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硬的。庄行哭了好一会儿才停下来,如此,便在娘亲心里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过了十天,庄行又提出了想要吃豆子的要求。他怯生生地说豆子好吃,可咬豆子很疼,问娘亲能不能把豆子捣成糊糊了再煮。娘亲真是很疼他,摸摸他的头,次日便把泡好的豆子压成了浆糊。庄行一直在旁边看,在他的怂恿之下,娘亲把豆渣和挤压出来的豆浆一起丢进了锅里煮。然后,就是最重要的点浆了。这一步必须要让娘亲看到才行,想不出什么比较合理的办法,他只能将其伪装成“事故”。庄行当着娘亲的面,把捡来的石膏往嘴里放。小孩子嘛,看到啥都想往嘴里塞。他嘎巴嘎巴咬了两口,娘亲看见了顿时跑来制止他,要把他手里的石膏丢掉。庄行不肯丢,娘亲把他抱起来,用力地在他的手心里抢,于是在一番争抢之中,啪嗒一声,石膏落入一旁的锅中,溅起白色的水花。“你这孩子。”娘亲数落了庄行一番,不知如何是好,还是只能把他放下,把那石膏捞起来。农民是不会浪费粮食的,石膏又不是什么毒物,娘亲自然是舍不得把这一锅豆浆倒掉。当然,这一点石膏点不出豆腐,正确的做法,是要把石膏打成粉做成石膏水,等豆浆稍微放冷一会儿后,再分几次往里倒水,搅和均匀。但庄行的目的,只是让娘亲看到石膏掉入锅中而已。等娘亲把豆浆捞出来端到桌上了,庄行才悄悄从竹筒里把事先准备好的石膏水加进去。今天的米还没煮,那锅豆浆还要放上好一会儿。等到父亲回到了家,锅里煮好了米,那静置的豆浆,已经隐隐出现了一些不成块的豆腐雏形。“这...”用餐时,娘亲和父亲都犹豫地看向那碗“豆子汤”。“小禾,这是个啥啊?”“我也不知道。”娘亲捂着脸,叹了一口气,“要不,还是倒掉吧。”“别啊,太浪费了。”父亲摇摇头。他夹了一筷子,踌躇一下,还是送进了嘴里。“怎么样?”“好像,还蛮好吃的。”父亲说,“就是豆子的味道。”最终,这碗“豆子汤”还是进了他们的肚子,庄行也吃了一点点,豆腐非常适合小孩子吃,又软又容易消化。有了第一次之后,就有了第二次。庄行各种从旁作乱,终于,在一个半月后,娘亲独立做成了一次豆腐。她把豆腐压实在碗里,这已经和庄行记忆里的豆腐没有差别了。做豆腐的时候,还能顺手舀两碗豆浆喝,稍微加一点点糖,味道就很好了。再之后,娘亲又把豆腐带到了村里的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