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小五今年也六岁了,明年正好到了上学的年纪。
听李天明这么说,李学军终于笑了。
在城里见多识广,他自然明白知识的重要性。
“就是天亮和小蓉可惜了。”
李天亮今年十五,李蓉十二,全都早早辍学了,家里只有李天明在乡里上过一年初中。
“大伯,我不上学,跟着我哥下地干活。”
李天亮没长个学习的脑子,当初小学才读了半年,就死活不肯去了。
不到10岁就给生产队里打猪草,去年更是能顶一个壮劳力,赚上满工了。
吃完饭,李学军便骑着自行车回海城了。
李天明送到村口,回到家叫上李天亮,兄弟两个一起去了场院,留李蓉在家带着小五,等下午再去妇女儿童组,干些打猪草的小活。
场院这边,村里人已经来了不少,都在等着上工。
“天明,没事吧?”
一个婶子见着李天明,连忙上前。
“婶子,我能有啥事啊?”
这可不是在装,摆脱了不幸的婚姻,顺便分了家,没有了包袱,李天明现在只觉得畅快。
“唉!要我说,你这么好的小伙子,谁家闺女跟了你都是享福,也就老杜家的不开眼!”
婶子故意说得很大声,离得不远是杜立德两口子带着两个女儿。
一大早出门,遇到的每一个乡亲都会朝他们全家投来异样的目光,杜立德是个好面子的人,要不是欠了工,等到年底要少分粮食,他早就回家躲着了。
现在被人嚷嚷出来,村里人立刻纷纷附和。
不是李家人,就是和李家沾亲带故的,还能不知道向着谁。
“不乐意是她没福气,往后婶子给你寻个好的,他二大娘,你也帮着问问,咱天明这小伙子,啥样的好姑娘配不上。”
“还用得着你说,咱天明能配七仙女。”
被一帮婶子大娘围着调侃,饶是李天明重生了一遭,心态早就稳如老僧,也不禁红了脸。
李天明在村里的风评一向极好,踏实、能干、仁义,脑子还活泛,村里的长辈每每提起他,没有一个不挑大拇哥的。
唉……
杜立德幽幽叹了口气,这么好的女婿,偏偏自家的闺女没福气。
他想不明白,那个庞秉新有什么好的。
除了生了一张巧嘴,能说会道的,哪里比得上李天明。
看着像个人,可仔细打听一下,谁不知道,那就是个不务正业的二流子。
“行了,行了,都别吵吵了。”
队长金利到了,开始点着花名册,分派今天的活计。
“天明,你等会儿把车套上,一起去公社,把柴油拉回来!”
过几天就要开镰秋收,他们这地方种水稻居多,到时候脱粒要用到机器。
李天明答应一声,跟着金利一起去了村支部。
把车套好,又去找了李学庆。
“学庆叔!”
“天明来啦!”
昨天的事,换做村里别的年轻人,不见血肯定不能罢手,最后没打起来,让李学庆不禁高看了李天明这个本家侄子一眼。
“学庆叔,我来还借村里的钱。”
给杜家的彩礼,除了替别人出河工赚的,还找村里接了150块钱。
“急个啥,你刚分家,正是用钱的时候,这钱你先用着。”
“谢谢叔,欠村里的钱,心里不踏实,还是趁早还上的好!”
说着,伸手从里面的衣服掏出了一个布包。
除了杜家退还的400块钱彩礼,还有就是李学军留的85块钱,数了150块钱递了过去。
李学庆见状,便让会计马长广收了。
“天明,你和天亮的宅基地,我刚才和几个支委商量过了,给你划在大戏台边上,咋样?”
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