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伙收工,因为阳历年的关系,今天钢厂食堂特意给他们改善伙食。
会喝酒的,还能喝上几杯。
李天明叮嘱了大家适量,尤其是不能劝李学成的酒。
李学成有撒酒疯的毛病,万一闹起来,丢人的可是大家伙。
回宿舍收拾了一下,带上给大伯大娘的节礼,李天明叫上天生、天会,一起出了门。
“大娘,新年好!”
跟在后面的两人,也学着李天明的样子问好。
“快进来,快进来,外面冷吧!”
屋里生着炉子,再加上人多,刚进屋身上的厚衣服就穿不住了。
“往后来家里,谁都不许带东西,赚点儿钱不容易,岁数都大了,攒着钱以后说亲用。”
严巧珍一边做着饭,一边大声唠叨着。
可这样的唠叨,谁都不会觉得烦,反而心里暖呼呼的。
天满今天也在家,四个各家的长子自小就在一起玩,感情自然好的不得了。
一会儿说着小时候的事,一会儿说着以后的人生计划。
出来一趟,天生天会也涨了见识,不再和以前那样,只惦记田间地头那点事。
“大哥,我以后也想学点儿东西。”
这次出来,对天生思想上的冲击是最大的,尤其是看着李天明指挥着这么大的工程,还有在接待领导的时候,也游刃有余。
“你要想学,就跟着我学看图纸,往后要是还有活,你带着乡亲们出来干。”
李天生闻言连连摆手。
“我不行!”
李天明不是没教过他,可他实在学不会,看着图纸上那一道一道的线,就犯迷糊。
上辈子,李天生结婚以后,去大柳镇的砖厂做了会计。
他是初中毕业,能写能算。
后来更是自学了会计的相应知识,虽然没考过证,却在这个行业干了一辈子。
“那就好好想想,到底想学什么,你呢?天会!”
这个堂弟前世在同辈兄弟当中,原也是个出类拔萃的。
后来县城的企业招工,通过考试,去了化肥厂上班。
如果不发生意外的话,他这一辈子应该平安顺遂。
可天不遂人愿,刚上班没两年,冬天夜里值班,煤炉子没弄好,一氧化碳中毒。
人虽然抢救过来了,可却伤了脑子。
五十岁的时候,又因为脑梗落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
重来一次,李天明只希望这个堂弟能躲过那场事故。
“我?我想进厂上班,端个铁饭碗。”
说着满眼都是憧憬。
“你们小哥几个先别聊了,过来吃饭!”
最后一道菜上桌,是李天明上次带来的野兔。
李学军又拿出了他的存货。
“今天是阳历年,你们几个也都喝点儿。”
说着让天满给几人倒酒。
“我先提一杯,今天是阳历1971年的第一天,希望你们每个人在新的一年里,越来越好!”
简简单单四个字,这便是长辈对晚辈,最好的祝愿了。
“爸,妈,又下雪了。”
李想突然大声说道。
所有人齐齐的看向了窗户。
屋外雪花飘落。
1971年的第一场雪,下在了这一年的第一天晚上。
“下雪好啊!瑞雪兆丰年,希望来年又是一个好年成。”
灾荒虽然已经过去了近10年,但是那段记忆却深深的刻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
饥饿的滋味,中国人再也不想尝试了。
炼钢厂一食堂,李学成等人也在推杯换盏,喝得好不热闹。
出来一个月了,每个人都惦记着家里。
工程临近收尾,大家伙都在盼着拿到工钱,回家过一个结结实实的肥年。
“来吧,时候不早了,大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