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一直往前,从巷子里出来后眼前豁然开朗。宽阔的江面上停靠了许多的船只,粗壮结实的纤夫正一趟趟的把货物从船上搬下来,堆放在码头上,旁边不远处便是青鱼市内行。
隔着老远便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鱼腥味,姜予微站在江边眺望远处的风景。江波浩渺,滚滚东流。浪蕊不停的拍打岸边的乱石,激去无数的水花。
浅滩处芦苇丛生,微风徐徐,漾漾泛菱荇。
姜予微深吸了一口气,享受着这片刻的舒适。这时她忽然发现芦苇丛一阵抖动,从里面冒出一个人来。
那人坐在一只小小的木盆里,手上拿着木桨,盆里还放着刚采摘的菱角。木桨划动水面,缓缓前行。
说来也奇怪,那人看着虽然瘦小但也是个成年男子,可那只木盆里竟然没有沉下来。要知道木盆本身就已经很重,寻常的只能勉强载动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
姜予微看了好奇,扬声问:“这位大哥,请问你这木盆为何不沉下去?”
那人闻言大笑道:“夫人有所不知,我这木盆旁边绑了两个皮筏子。有了这两只皮筏子,便是再坐一人也不会沉。”
姜予微仔细一看,发现木盆底部确实绑着两个稀奇古怪的东西。只有七八月的乳猪大小,也不知是用什么材质做的,鼓鼓囊囊,里面似乎是空的。
第42章 第 42 章 郭楠
“敢问大哥, 这皮筏子可是您自个儿做的?”
那人笑道:“我哪里会做这东西?只有永清巷的王三佺子才会做,听说是从一个西北来得船工那学的,好的皮筏子还可渡江跨河呐。”
姜予微谢过, 见天色不早, 带着人往青鱼市内行而去。
鱼市里果然买什么的都有,除了各种鱼货蚌虾外,还有新鲜的茭白、青荇和莼菜等等, 琳琅满目,应接不暇,足以让人挑花了眼, 有许多她甚至都叫不出名字。
姜予微逛了逛, 随意停在一家鱼摊面前, 四五个硕大底浅的榆木盆依次摆放在矮架上, 里面密密麻麻的全是游动的鱼。矮架前还有两个竹篓,装的是个头不大的石蟹。
卖鱼的娘子用靛青色粗布裹住青丝,手里拿着一把菜刀正在杀鱼。
那把刀在她手里像是长了眼睛般, 三两下功夫便将一条鱼开膛破肚,取出内脏用清水冲洗干净, 然后用干稻草穿过鱼鳃,交给同样来买鱼的妇人。
那娘子见姜予微衣着华贵, 身后还跟着好几个下人,知道她必是有钱人家的夫人。能亲自道鱼市上来买鱼,多半是为了给夫婿洗手做羹汤。
于是擦净手上残留的水渍, 笑道:“夫人可是要买鱼?我这里有青鱼、鲈鱼、桂鱼、鲤鱼,还有今早渔船刚送来的三道鳞和武昌鱼。”
“不知娘子如何称呼?”姜予微问。
“奴家姓卢,这里的人都唤我卢渔娘。”
姜予微喜欢她身上的利落劲,也不再看别家, 笑道:“我想做一道鱼羹汤,不知该用什么鱼才好?”
卢渔娘道:“这个时节的鲈鱼最是肥美,无论是做成鱼脍还是鱼羹,味道都十分鲜醇。”
“那劳烦娘子帮我挑尾鲈鱼罢。”
“好勒,夫人您稍等。”
卢渔娘吆喝一声,从柳木盆里拎起一条三四斤重的鲈鱼,用刀背“啪啪”拍晕,迅速处理干净。杏容付了银子,一行人拎着鱼打道回府。
然而才走出鱼市没多远,姜予微忽然看到上次在锦市遇到的那个摊主郭老头。
郭老头神色紧张,似是有什么急事,根本没有注意到她,径直从她面前经过,然后拐进前面一条僻静的巷子里。
她顿了顿,若有所思,抬步也朝那走去。
才靠近巷口便听到郭老头焦急担忧的声音从里面传来,“楠哥儿,你怎么在这里?走,快随我回去。”
话音落下,一个陌生而沙哑的声音道:“四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