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晋庭汉裔> 第六章 交友的困惑(4k,加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章 交友的困惑(4k,加更)(2 / 4)

他在信中主要提出了三个问题:

如果遇到不想结交的人,却不得不虚与委蛇,该如何与之相处,才能自持君子之道呢?

如果碰到草菅人命的事情,自己又没有能力阻止,该如何平衡,才能既不丧失良知,又不危害自身呢?

还有,要用什么办法,到什么地方,才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呢?

刘羡写完信后,专门去了一趟阮庄,托阮孚转交给小阮公。

说来也巧,刘羡如今担任始平王伴读,而小阮公就在始平郡担任太守。

始平郡就是以前关中的槐里、武功一带,与汉中、长安、陈仓相毗邻,刘羡一直想到那里看看。毕竟在读过史书后,他听过太多的相关传说:韩信暗度陈仓、冯异赤眉大战,马超奇袭曹操、诸葛亮秋风五丈原……

这些传奇的篇章似乎与自己息息相关,可受于身份所限,自己不能离开京畿,竟一直无缘得见它们发生的土地与景色,这一直让刘羡倍感遗憾。

大概过了一个月,也就是在五月己卯,刘羡收到了小阮公的回信。

弟子来信,小阮公在信中显得很高兴。

他先是安抚了一番刘羡说,人生无所事事的阶段总是很多,就连你的曾祖刘备,也曾经感慨过髀肉复生,更别说高祖皇帝,一直到了四十多岁,还是秦朝的一个亭长。

这种阶段叫做蛰伏和积累,只要心中时刻牢记着志向,总会有发光发热的一天。

而后他话锋一转,开始谈及自己在始平当太守的生活。

即使当上太守,小阮公也一如既往,会抽出不少时间游山玩水,大览治下风光:

秦岭群山逶迤,一路壁立千仞,青松奇岩立雪,气势磅礴如鸿;

渭水汤汤茫茫,夹岸蒹葭苍苍,秋时候鸟纷飞,恰似大雪飞卷;

他还去过五丈原,当地留有古战场遗迹,登上过太白山,白云环绕山腰,俯视不见山底。

而这诸多景色中,最让小阮公印象深刻的,还是茂陵。

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寝,据说当年曾在这里看到过麒麟。但小阮公去的时候,这里不过是一座被荒草所覆盖的山丘罢了。在茂陵边陪葬的还有霍去病墓、卫青墓、李夫人墓等墓冢,一个王朝的辉煌记忆,泰半都在此处了。

小阮公亲手抚摸过霍去病墓前“马踏匈奴”的石刻,在信中感叹道:“兴亡秋草没,尤有麒麟纹。”

然后,他才回答了刘羡的三个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小阮公说,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也是如此。

外人怎么说怎么做,是我们不能干预的,我们能决定的,只有自己做怎样的人。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和光同尘,但你的身份,已经可以让你坚守原则,在原则之上,应付一番也无伤大雅,在原则之下,便可严词拒绝。

只要能做到表里如一,虽然不能得到他人亲近,但也不会被他人忌恨。

对于第二个问题,小阮公斟酌说,这确实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即使是孟子也说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按理来说,如果自己穷困,救不了他人性命,本也没什么可羞耻的,但就怕时日渐长后,人渐渐麻木,把这种事情当做理所应当。

人只有时时审视自己,警惕这种现状,牢记这些惨事,以后才有改变的一日。

而说到最后一个问题,小阮公就放松了下来,他对刘羡感慨说,人生中知己难得,但朋友易得,只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自然就会有朋友为你吸引,所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当年他们竹林七贤之所以能够相遇,老阮公那动人心魄又出乎意料的啸声,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信的最后,小阮公祝福刘羡新婚,并且提醒他说:遇到困难的时候,解决不了也不要气馁,要学会放开和绕路,把拦路石变成垫脚石。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