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纸张一样轻松撕裂。
两个人变成了四块尸体,上下分离,肠子肺腑等内脏与鲜血一起汨汨流出,腥臭味令在场人直欲作呕。
这下,原本还在厮杀的其余甲士等都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他们完全放下手中的厮杀,都向后退去,唯恐再被这个可怖的战场波及。而后作为观众,屏气凝神地期待着战斗的结果,并以此来决定整个战场的胜负。
刘羡见堪称地狱的情形,也难免一阵头晕目眩,但他没有停下,而是不断变换脚步,继续寻找巨人甲胄的缺陷。
但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刘羡先后去砍打巨人的腰、胯、腕、踝,竟然都未能破甲,这些都宣布了一个无情的事实,继续用这种方式缠斗下去,刘羡是没有任何胜算的。
在这种情况下,刘羡只能改变策略。
他又是一个侧身躲闪后,捡起滚落在地的一根长戟,找了一个适合发力的角度,准备继续去挥打巨人的下肢。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既然刀锋破不了腿部的护甲,他就只能寄希望于棍棒的钝击能够奏效,隔甲去造成一些内伤。
剑术、刀术和棍术本质其实是相同的,后世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就有一本著作名叫《剑经》,可著作里却全是讲棍法,其实就是这个原因。而刘羡此刻握住了长戟,稍稍熟悉手感后,趁巨人还来不及转向,立刻发动攻击。
他两脚扎稳,摆出一个微妙的姿势,而后倏忽间如猛虎而出,借转身的架势,将肩胛、腰腹、手腕的力量一齐爆发,将戟杆硬生生敲打过去。
又是砰的一声巨响,刘羡心中一惊,根据手感的反馈,他已经感觉到大事不妙。
这一击被巨人挡下了,他显然看穿了刘羡的心思,在刘羡动作的同时,巨人还未转身,大戟先一步反立在地,就如同一堵铁做的墙壁般,结结实实地挡住了刘羡的横拍。
巨人回过头,铁胄上只露出两只发着荧光的眼睛,同时发出沉闷的嘲笑道:“小聪明。”
他将大戟往上一挑,刘羡就感觉一个浪头沿着戟杆打到自己手中,已然是握持不住,只能立刻撒手,任对方将长戟挑飞,转而再次手持长刀,脚步一面后退,一面准备与巨人的下一轮死斗。
而这个时候,巨人改变了战斗的策略。
他此前的进攻,就是试图将刘羡一击摧垮。可经过几次砸空后,他也反应过来,刘羡的速度极快,这么做是并不现实的。故而他减少了劈、刺等范围较小的动作,而是频繁采用大范围的横扫,令刘羡开始节节后退。
这样的形势转换,确实令刘羡极为头疼,巨人的长戟长达两丈三尺,加上巨人本身臂展就长,这一挥下来,就使巨人身前的两丈领域完全沦为禁区,除去硬扛之外,根本无法近身发动攻击,更别说还要破甲了。
他只能一边后退,一边等待时机。
但这并不代表就没有取胜的机会。
巨人的力量固然大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但说到底,巨人也是人,他的力气不是无穷无尽的,他也会饥渴,他也会疲倦,此前他连杀六人后并没有乘胜追击,就是他也会力竭的明证。
只要自己再次撑到他脱力的时刻,就是发动反击的良机!
刘羡已经打定了主意,在这次事关生死的战斗,他的精神高度集中,死死盯着巨人的动作,并从中观测他动作的间隙,不断评估巨人的臂膀还剩下多少伟力。
事实也正如他所预测的那样,每一次大力横扫后,巨人的动作都会相应地减慢,大戟伴随的劲风也在逐步削弱。而刘羡退后的脚步不徐不疾,也维持在一个长戟末端可以攻击到,但他也能及时反应躲避的距离。
只是正全神贯注间,刘羡的后背忽然贴到了一块冰冷又坚硬的固体,那是台阶左侧的白石栏杆。
这令他陡然惊醒:不好,自己被逼入死角了!
而巨人则发出一声兴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