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并意识道,这不仅是一个反败为胜的机会,甚至可以让自己更加的飞黄腾达。
只要能够奇袭夏阳,活捉绿珠,销毁被刘羡保管的证物,那他就彻底占得了这次斗争的上风。以后无论是要挟刘羡,令他做自己的走狗,还是向上给贾谧报功,继而获得更大的权势,这都是稳赚不赔的。
更别说,其中有极大的可能,带有一些意外收获。
“哈,天官还是保佑我的,年轻人没有智慧,竟做这样的蠢事!”
孙秀这么想着,做了如下布置:
首先,他从自己的信徒中调出五百人来,直接从辛冉的集曹处领取兵器甲仗。这样一来,不用走任何程序,他在两日内就纠集了人手,且在征西军司内根本无人发现。就算事后出了什么差错,他也有理由推脱。
其次,他直接调拨给了刘羡三倍物资,以刘羡的性子,势必要在长安处采购,满载着物资返回夏阳,这会延宕时日。所谓将为三军之胆,哪怕刘羡再有本领,他不在夏阳,也没法阻拦自己。
而后,孙秀假称自己要借七夕之际闭关祭天,把征西军司的事务转交给辛冉。但在七夕的前一天,他趁着夜色,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了长安。
这一通布置下来,孙秀自觉是完美无缺,谁能够想到这一出呢?堂堂赵王长史,为了打压一个七品县长,做到了这种地步。
但孙秀还是兴高采烈的,他对着随行的教众教导说:“道君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反而言之,烹小鲜若治大国。人生诸事啊,无不要小心翼翼,全神贯注,才能善始善终啊!”
孙秀确实是全力以赴,他此生至今为止,还从没有这么用心地去做一件事。不管是事前的布置,还是事后的规划,而在这次的奇袭里,他甚至克服了自己好逸恶劳的毛病,几乎是昼夜兼程地往夏阳赶。
原本四百里路,十日的路程,孙秀花了五日就赶到了夏阳。从这个角度来说,孙秀也是完成了一次奇迹。
他抵达夏阳高台时,戍卫的县卒见有五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卒从官道上经过,难免感到有些诧异,就上前来询问目的。
而孙秀的准备也十分齐全,他自己不出面,让手下拿着征西军司的官印,吩咐说:“你跟他说,我们是奉朝廷之命,从长安开拔到雁门戍边。今日路过夏阳,休息一夜,明日就从龙门渡过河。”
孙秀的手段果然奏效,县卒们看了后,根本不可能找出什么毛病,跟着就推了个人,在前面为孙秀领路。
领路的县卒还问他们说:“诸位路过夏阳,要不要见县里的大人一面?”
“不用,明日就走,就不麻烦了。”
“哦?那诸位要在哪里歇息呢?如果没有上头同意,恐怕不能在我们的兵营借宿吧?”
“这样啊,那还真是不好意思,那还是见一面吧。不知现在在县里主事的,还是那位著名的夏阳长吗?”
说起自家的县君,县卒显然自豪起来,笑道:“啊,诸位来的不是时候。我们县君有事外出了,说是过几日就会回来,眼下主事的,还是张县尉和郤县丞,都是刘县君的左膀右臂。”
“哎呀呀,那真是遗憾啊,我听说刘县君是关中最有名的贤才呢。”
这么说着的时候,孙秀渐渐望见了夏阳城池。他知道,这是最紧要的关头了,只要能骗过张固、郤安他们,计划便成了大半。
而在这种时刻,孙秀愈发不动声色。他在这些人面前露过面,不能亲自去哄骗,仍然要派部下去过这一关。被点将的教徒有些忐忑,但孙秀却安慰他说:
“不过是个小县尉,小县丞罢了,有什么可怕的?我在关中两年了,见到的八品官比路边的野狗还多。”
“你把我刚才的话再对他们重复一遍,记住,语气冷淡点,态度强硬些!哈,人和人之间就是这样,你越强硬,对方就越软弱。”
“记住,你有三官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