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向后阅读,他发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记忆误差——地震。
在陈舟的印象里,鲁滨逊登岛后没多久,便发生了一起大地震,差点把鲁滨逊活埋在他挖掘的山洞中。
那场地震吓破了鲁滨逊的胆,将他逼出了山洞,被迫在外面围墙下住了好几天帐篷。
担心时间不够,挖掘山洞地穴做不好承重,被地震摧毁,陈舟规划新庇护所时下意识地排除掉了这两个选项。
可现在一看,地震竟然不是他印象中那样发生在登岛后一个月,而是发生于第二年四月十七。
即使鲁滨逊记录的日期并不准确,他也有一个多季度的时间用于修建庇护所并做好准备工作。
时间如此充裕的前提下,山洞和半地下结构房屋都成了最佳的选择,只要提前做好承重以及防震准备即可。
如果还不放心,大可在四月十号前后搬出去躲避,地震过后再回去住。
除地震之外,陈舟还发现此处土著的食人仪式并非毫无章法,而是有迹可循的。
鲁滨逊第一次亲眼观察到土著吃人是在登岛后第二十三年的十二月份。
当时土著们乘坐独木舟登上岛屿西北角的沙滩上,在那里举办了食人盛宴。
两年后,也就是登岛第二十五年十二月份,土著们再次在同样的位置登岛,
那次食人土著的数量众多,足有三十多人,就在他们生火烤肉的时候,一个留待食用的俘虏趁机逃跑,躲过身后追兵的弓箭,游过了小河,被鲁滨逊所拯救。
那个俘虏就是后来陪伴了鲁滨逊半辈子的星期五。
星期五得到驯化后大约一年,同样是十二月份左右,又有一大批土著带着俘虏登岛,举办食人仪式。
从这三次切实地观察中可以看出:
1、食人土著有固定的举办仪式的地点,他们通常在岛内山峰的两侧登陆,或是山西北角,或是东南角。
2、如非发生意外,食人土著不会深入内陆,只在沿海沙滩举办盛宴,享受完战利品就会返回。
3、仪式一般隔一年一次,大概率在十二月份举办。这并非是土著选取良辰吉日,而是因为十二月正处于旱季,海上风浪小,远行安全。
除此之外,从星期五提供的信息,还能知道食人土著所居住的岛屿距离这座岛并不遥远,那应该是一片群岛。
岛上的部落还停留在非常原始野蛮的阶段,新王旧王之间厮杀不断。
胜败之间,女人大概充作战利品,一些战败的死忠党则是会被带到岛上吃掉。
同华夏部族动辄成千上万的战争相比,土著的冲突只能算小打小闹,部族之间的交战人数很少过百。
鲁滨逊救下星期五那一次,三十多个食人土著几乎是新王的全部精锐。
这些土著还没发展出护甲,身体素质强,近战和狩猎技艺娴熟,弓箭射得很准,但非常迷信,枪声一响就会被吓得四处逃窜,士气溃散。
一边总结,陈舟一边掏出笔记本,拿起羽毛笔将这些规律记在了上面。
“如果土著真的隔一年登一次岛的话,今年十二月会不会登岛呢?”
“第二十三年是单数,隔一年登一次岛,也就是说每个单数年他们都会登岛,顶多位置不同。
如果他们确实遵循规律,那今年十二月份登上海边山顶应该就能看到他们,至少也能看到食人仪式留下的痕迹。”
继续往后翻动,陈舟又在本上记下了雨季旱季的规律。
按照鲁滨逊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八年的经验,岛上每年应该分为两个雨季两个旱季。
第一个雨季始于二月份中旬,结束于四月半。从四月半一直到八月半是旱季,干燥少雨,八月半到十月初,多雨,十月半到二月半,少雨。
但这个规律并不总准确,受季风影响,雨季有时候长一些有时候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