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就要到十一月了,如果从现在开始囤积粪便以及死鱼死虾进行沤肥,一月多肯定能腐熟。
陈舟算了算,一切顺利的话,等到一月,庇护所应该已经建造完成。
腾出时间,正好可以开垦田地,上肥,种下稻谷和麦子。
如果肥料足够多,还能多开垦一些田地,然后去果树山谷移植一些野生甘蔗和野生甜瓜过来,丰富一下饮食。
到了二月中旬,雨季开始,庄稼也该长成壮苗了。
有雨水的灌溉,只要注意排水,别让田地太涝,多除杂草,看住祸害庄稼的鸟兽,他肯定能收获第一茬粮食。
为了便于沤肥,陈舟觉得自己应该提前建造一个厕所,或者简单一点,挖个粪坑出来。
离开船只,搬到岛上居住后,他的生理需求普遍在距离营地较远的树林中解决,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埋下了几十颗“地雷”。
作为一个现代人,对于这种随地大小便的行为,陈舟常常感到不适。
来福拉屎尚且有个固定的区域,他这样东一泡西一坨,倒显得不如畜生了。
打定主意后,陈舟决定在山下营地和半山腰庇护所旁分别建造一个厕所。
山下坡地要种田,粪坑可以挖的大一点,装填更多死鱼死虾和枯枝烂叶。
厕所结构不必太复杂,即使淋雨也没问题,只要不简陋到上厕所的时候掉进粪坑就行。
庇护所的厕所作为生活设施的一部分,要修建的小巧精致些,不能漏雨,最好具备一定的密封性,省得臭气熏天,影响心情。
这两间厕所优先修建山下这一间,山上可以暂时挖一个坑代替。
当然,现在挖掘工具还没做好,想再多都没用。
陈舟必须得去山上凿刻好他的木锹和镐头,才能动工。
带上油灯、大铁锅、被褥、等物资,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他出发了。
……
严格来说,镶嵌金属的镐头和木锹造型要比榫舌卯眼复杂得多。
它们不是那种直上直下的曲线,也不是用炭棒简简单单就能勾勒出来的结构。
但铁树坚硬的木质弥补了这一问题。
使用凿子斧子等工具对付这种树,就仿佛从石头里把镐头抠出来一样,劳心劳神。
缓慢地雕凿过程使工作进度被迫延长,从而提高了精度。
从10月30日到11月4日,陈舟一直在跟截好的铁树桩子较劲。
他的前两个工具制作得并不成功。
镐头和木锹头安装上握柄倒是能用,但镶嵌金属的凹槽做得略大略浅了些,导致捶打好的角铁无法顺利地卡在铁木上,只能当木质工具用。
第二对成品,陈舟吸取教训,完善了凹槽部分,成功将角铁镶嵌了进去,不过仍有一点小瑕疵——不符合人体工学。
握把做得太长太粗,表面未做防滑处理,汗出多了挥动时容易脱手。不过客观地评价,一个没有木工基础的人,能在五天内做出这样四件可以使用的成品,已经很不错了。
4日晚上,陈舟回到营地带走了砂轮和制造了一半的脚踏砂轮机。
这天他熬夜工作,忙到凌晨,完成了砂轮机。
在这段时间,还有一件关于饮食的事不得不提。
山羊奶的加入提高了陈舟的生活质量,使他有更充沛的精力完成更多工作。
经过熬制的奶水膻味降低,陈舟饮用时划分了两种口味——加或加茶盐。
每一种味道都独具特色。
加羊奶稍有一些现代奶茶的感觉,只是奶香味过于浓郁。
而熬制过茶叶添加盐粒的奶茶则有蒙古奶茶的风味,既能补充蛋白质和水和盐分,也能补充体能,适应了微弱的羊膻后,还有点上瘾。
就这样,保持着稳定的生活节奏,一直到11月5日。
旱季的清晨,天气早早显出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