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是植物繁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只要在期内没有狂风暴雨影响,顺利授粉,稻谷就能孕育出至关重要的种子,陈舟的下一季粮食也就有着落了。
至于大麦小麦,可能是适应不了岛屿过于充沛的降水量,生长速度比稻谷慢得多。
好在它们没有打蔫儿或是闹病虫害,不然陈舟还真没办法根治。
……
除即将开的稻谷外,还有一件喜事——陈舟放在袜子里的不知名种子大多都顺利发芽了。
为了照顾好这堆稚嫩的“小祖宗”,他特地往返了几趟密林,挖掘了几桶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又捉了几只蚯蚓留待松土。
随后他在外墙窗下砌了一圈石头,围成苗圃,填上泥土,放入蚯蚓,将这些看不出相貌的幼苗栽了进去。
苗圃顶层土壤营养丰富,底部是砂土,不怕旱涝。
除了光照不算充足,对植物幼苗来说已经算是非常好的生长环境了。
根本不知道这些种子到底是什么植物,喜欢什么样的水土。
陈舟只能提供一个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的环境,至于种子能不能长大,他就无法干预了。
回归原始的农夫,望天收是常态。
……
照料稻谷、大麦小麦、船医留下种子和龙猫食粮的同时,他也没忘晾晒之前播种时剩下的种子,唯恐它们受潮。
陈舟最早打算等到肥料沤成后再把这些种子种在更优良肥沃的土地上。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他没想到雨季的影响这么严重。
照现在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等雨季结束,肥料沤好,这些种子可能都长毛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他再一次筛选了种子,挑出了其中干瘪有缺损的稻谷和大麦小麦。
找出几个玻璃瓶和洗干净的袜子,分门别类,按老办法提前育苗,准备在第一批粮食成熟前种下这批庄稼。
……
粮食的栽培基本没闹什么幺蛾子。
雨季极大地限制了鸟类和啮齿类动物的活动频率,它们大多只趁着天晴或雨后的短暂喘息期外出活动,基本不会跑到田地祸害农作物。
更别说最近窑洞附近还多了一只捕鼠能手——提子。
作为野外生长的猫,它从离开母亲后就必须要面对残酷的大自然,自己狩猎,因此磨练出一身精湛的捕猎技巧,不管是对付老鼠、野兔还是鸟类,亦或昆虫和青蛙这种小型动物都不在话下。
以窑洞为中心,它一边享受着人类提供的小鱼干,一边自力更生,“养活”这个家庭。
好吃懒做的小灰灰是提子的重点救济对象。
在它眼中,驯服来福这种庞然大物,经常自己外出捕猎,带着满满一桶鱼回家的陈舟显然是一只极有能力的大猫。虽然这只大猫没有毛也没有尾巴,甚至不会喵喵叫,却也很受提子的尊敬。
而小灰灰,整天就在家里趴着,不是睡觉就是在吃饭的路上。
确立自己的家庭地位后,提子开始履行长辈的职责,有时给小灰灰带只老鼠回来,有时给它带只小鸟。
见小灰灰对这些猎物不感兴趣,只吃小鱼干后,提子又往洞里叼半死不活的猎物。
最离谱的一次,它半夜叼回来一只被咬掉一条腿的青蛙。
这青蛙落到地上后慌忙跳走。
小灰灰对此不屑一顾,依然在床上呼呼大睡,不想青蛙的叫声唤醒了来福。
来福曾经被蛙群调戏过,骨子里写满了对青蛙的仇恨,听到青蛙叫后,不管是白天黑夜,直接开始了追杀。
于是熟睡中的陈舟就听见了整个窑洞到处都是叮呤咣啷的声音,途中还伴随着犬吠猫叫蛙鸣。
迷迷糊糊,他以为洞里进了什么猛兽,匆忙爬起来点灯,拎起长柄斧,跟着来福在洞里来回转了五六圈才找到那只躲在储藏室木架下的小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