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达不到这种要求。
成本与协同能力
模块化建造需要极高的工业协同能力,包括材料供应、工厂加工、运输调度等每个环节都必须无缝衔接。
龙国的交通运输和工业配套能力,在五十年代初还十分落后。
尽管两国的专家都认为龙国的模块化建造技术几乎不可能实现,但他们依然不敢掉以轻心。漂亮国和毛子分别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团队,开始研究模块化建造的可行性。
漂亮国的托尼带领团队,尝试在现有的分段式建造基础上,加入更多的机械化和电子化手段,试图提高对接精度。而毛子的尼古拉则建议优先研发超大型龙门吊,以解决模块运输和吊装问题。
两国的造船企业虽然表面上信心满满,但内心却始终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他们都清楚,龙国的工业进步速度早已打破了常规逻辑。如果龙国真的成功实现了模块化建造,那将彻底颠覆整个造船行业的规则……
……
在龙国东海岸的船坞工地旁,一片新的工业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这里是陈平安亲自规划并负责的龙门吊制造基地。这台龙门吊,是龙国模块化造船体系的核心支柱,起重量需要达到500吨,跨度超过80米,高度达到50米,足以吊装和对接万吨货轮的整体模块。
然而,要实现这项任务,远比建设船坞更为复杂。龙门吊不仅需要超大负荷的机械结构,更需要精密的加工和组装工艺,尤其是模块化制造体系中的对接精度控制。而陈平安知道,单靠现有的工业条件,这些目标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陈平安有自已的底牌——系统提供的现代化技术。
在系统的技术支持下,陈平安一边着手设计龙门吊,一边开始制造一批划时代的工业设备。这些设备不仅是为了制造龙门吊本身,还将成为模块化生产体系的基础,它们分别包括:
1.高精度数控机床
技术背景:
五十年代,世界上先进国家的机床大多是机械式车床,依赖技工的经验完成加工,精度和效率都有限。而模块化制造对加工精度的要求极高,必须达到毫米甚至微米级别。系统为陈平安提供了数控机床的技术设计,使他在精密加工领域实现了跨越式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