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准备接自己去外国“享福”的。
刘师傅本来不愿意,但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大了,需要赡养的老人也先后去世了。他自己也变成了需要被人赡养的老人······
姜天蔚无法体会他到底经受了怎样的人生,只能默默听着。
“【你们一定很奇怪,我为什么要坚持中国菜的做法吧?】”。
刘师傅说着叹了口气,他虚空做了一个切菜的动作。姜天蔚不好说,只是面色尴尬的点点头。
“【因为,我老了啊······我适应不了这个时代了。变化太多,又太快。我没念过书,没见过世面,我接受不了,也跟不上。我······只能一个劲的坚守自己的厨道,这是我这辈子唯一不变的东西了。如果连它都变了,我,我,我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刘师傅哭了,这个一直以来都笑呵呵跟弥勒佛一样的老人,其实内心远没有表现出的这么乐呵。他只是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所以对谁都表现出一副“我没问题”的样子,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呢?
家庭会变:家庭成员总会变动。
亲疏远近会变:孩子会在某一个时刻,变成自己完全不认识的样子回来。
社会会变:从鼓励大家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有钱才是真大爷。
甚至······自己也会变:那个曾经能咬牙把所有苦都吞下去,不蒸馒头争口气的自己,也变成了一个连咬牙这个动作都会觉得牙床酸软的糟老头子。
如果,现在连自己坚守的这份记忆里的味道都变了,那,那自己还有什么能坚持的呢?
这是他最恐慌的地方。
这是一种,年轻人很难理解的恐慌。
姜天蔚虽然不敢拍胸脯说自己完全理解了,但刘师傅暗影的恐惧感却真切的传递给了自己。
“【原来,爸爸你一直是这么想的吗?为什么你不告诉我呢?】”。
刘经理站在他身边,佝偻着腰,很明显是刚刚被姜天蔚打出来的内伤。
“【告诉你又能咋样呢?你能变回以前的样子吗?】”
这一句话让刘经理沉默了。
他也是吃了无数的苦头,才在日本成家立业站稳脚跟,你问他愿不愿意放弃事业放弃家庭,跟老爷子回到穷乡僻壤重新开始,那他心底里最真实的想法,那当然是不愿意去。
否则也不会出现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社会现象了不是吗?
“【唉,我老了。不中用了。我不明白你们年轻人的事······你想要整什么新中国菜,我也不反对了。我这把老骨头,也没有什么可坚持的东西了。】”
刘师傅仿佛一瞬间苍老了许多,为了儿子,他现在终于放弃了自己最后的坚持。
“【·····不,爸爸。是我不好。】”。
刘经理合上了眼睛,他努力回想自己的光辉岁月和未来的美好愿景,试图用这些美好的回忆来刺激大脑,不让眼泪流出来。
“【我光想着要赚大钱,成大才,却忘了,莪为什么一定要赚钱成才······】”。
刘经理说着说着,语气也有点哽咽。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人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忘记自己的初心,光想着怎么完成目标,却忘了为什么要这么做。
孩子的嘴是很恶毒的。对他们来说,任何不合群的事物,都可以是嘲笑的对象。比如,有某个老师忽然“地中海”了······比如,有某个同学忽然发育了身体······
再比如,某个同学跟其他人不一样,没有母亲。而且,他的父亲是个土里土气的家伙······
这些细微的差距,都是“党同伐异”的导火索。
这些,都是刘经理下定决心,要活出个人样儿来,要让所有嘲笑他的人,总有一天都要被他踩在脚下。
到时候,自己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