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上映后没有溅起任何水花,淹没在一众大片中。
学导演的就是这样,不但就业机会竞争激烈,除了本专业的,还有一大堆学摄影的,学美术的,学表演的跟你抢饭碗,就连试错成本也高得离谱。
一部电影失败,就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
毕竟,一部电影即便成本再低也得几十万一百万,而在2004年的龙城,几万块就能买一套二手房了。
这次失败直接导致他十几年都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直到微电影的概念火了起来。
微电影时长短,对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低,导演系学的比较杂,对表演,编剧,摄影,灯光等各方面都需要了解,张辰身兼数职,终于制作了一部微电影。
这部作品让他在微电影大赛中展露头角。
再之后,网络大电影的概念出现,因为微电影做出的成绩和人脉,张辰成功说服一位投资人投资他拍摄网大,他才有了再次拿起导筒的机会。
有了上次失败的经历,他的想法很简单,这次他拍摄的作品必须足够商业化,必须能让投资人挣到钱,这样他才有继续下去的可能。
老天爷不会再给他第三次机会了。
良苦用心没有白费,这次的网大成为爆款,张辰终于在这行站稳了脚。
之后的他陆陆续续又拍摄了多部网大,成绩越来越好,在网大圈子里也逐渐有了一些名声。
此时的他算是小有成绩,在网大圈子里算是一号人物,开始有女演员往他房间里钻,求着他调教演技,张辰也过上了夜夜笙歌的生活。
就当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他却意外在车祸中离世。
张辰还在回忆这些的时候,门口传来响动,是进来查看的母亲。
“醒了?醒了就起来吧,出来看春晚,一会就该到赵本山的小品了。”
张母说完就出去了,张辰迷迷瞪瞪的坐起来。
中午喝的老白汾还没有代谢完,头仍然蒙蒙的,胃部隐隐有些不适。
张父这时候也凑到门口,很有经验的说道“起来洗把脸,给你沏了蜂蜜水,喝了就好了。”
张辰听话的洗了脸,然后坐在沙发上喝蜂蜜水,热乎乎的蜂蜜水入肚,果然感觉好了不少。
电视里那有些无聊的春晚节目仍在继续,但大家的注意力其实都不在上面。
过年嘛,打开电视机调到中央一频道是对过年起码的尊重,至于看不看的,其实并不重要,反正大家感兴趣的就那么几个节目,冯巩的相声和赵本山的小品。
张辰走到阳台,置身于五颜六色的彩灯之中。
煤炭省过年,家家户户都会给阳台装饰彩灯,夜晚的煤炭省漂亮的不像话。
这些灯常亮不熄,一直到过了十五才会关闭。
张辰放眼望去,真的很漂亮,整个小区一片赛博朋克风。
赛博朋克?
貌似这个词也是后世出现的,融合了记忆后他还知道,原来只有煤炭省过年才会在阳台挂彩灯,几十年后,因为这个和午睡的习惯煤炭省还在网络上小火了一把。
“赵本山的小品开始了。”
赵本山,现阶段就是春晚的台柱子,南方不敢说,但北方,对老赵的认可程度极高,许多人除夕夜守着看春晚,为的就是看赵本山的小品。
尤其是之前的《卖拐》《卖车》,即便是几十年后看依旧能够让人捧腹,足见老赵的实力。
小品叫《送水工》,第一幕就是本山大叔扛着一个水桶走上舞台,张辰偷瞄父母,张父张母的脸上不自觉的挂起笑容。
本山大叔就是有这种魅力,他只要往台上那么一站,还没开始抛梗,观众就开始笑了。
看完本山大叔的小品,对春晚就没有任何的期待,张家也没有守岁的习惯,一家人就洗洗睡了。
……
黑暗的卧室中,听着外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