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兵在古代名为斥候,在城市中称之为特工。
哪怕侦察兵的能力再怎么强,也从来不是为正面作战而服务。
存在的价值就是成为千里眼顺风耳,前往前沿甚至是渗透到敌后,为上级单位收集敌方情报。
所以能否完成侦察任务带回情报,考验的是侦察能力的强弱。
人数多少,并不能决定成败。
一个王牌侦察兵能够做的事情,一百个普通侦察兵也顶不上。
就好比敌人的封锁线非常死,再多普通侦察兵渗透不过去,那就等于没有侦察,没有任何价值。
而只要能够渗透过去带回敌军情报,那么一个就能顶一个连。
陈军之所以只打造一个侦察班,就在于侦察连只是服务于一个团级单位,有一个主力侦察班,再加一个预备侦察班。
完全足矣!
本来一个连队的人就少,要是再多搞几个侦察班,不仅不会增加战斗力,反而会让整体变得很臃肿,
势必影响其他配置组成,反而会降低整体的战斗力。
就钢七连现在的这个合成化模式,是陈军经过各方面的充分考虑之后,最终确定出来的最优模型。
你随便把其他哪个班拿掉,战斗力都不会提高,只会比现在的模式更低。
狙击班不能少,防空班不能少,反坦克班不能少。
火力排更不能少!
他们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侦察班能不能够搞到敌人的情报,这些单位将会起到关键性作用。
简单来说……
陈军打造的的新型侦察合成连,作战模式就是其他单位全部隐藏,躲在暗中配合侦察班进行侦察任务。
一旦有敌人出现攻击侦察班,他们就会立刻出来进行反击,吸引敌人火力,掩护侦察班继续完成任务。
又或者前方敌人封锁很强,根本没办法渗透过去。
那么火力排和战术排就会出动,发挥他们自身独特的机动性和火力,在敌人的前沿封锁上撕开一道口子。
让侦察班可以顺着这道口子,顺利地渗透到敌人的后方。
运行模式听起来非常简单,实际上也确实非常的简单,用最简单的方式,完成最艰巨的任务。
这就是合同作战的最大优势!
至于某个阵地守不住了,要去攻打敌人的某一个高地,又或者有块硬骨头,需要去啃下来。
那不是钢七连要干的活,那是其他攻坚连该干的。
各司其职,分工合作。
信息化现代战争,就只能这么玩。
……
整编改造全连不是件小事,从计划到安排再到落实到位,每一个步骤下来都是极其费时间的。
哪怕有陈军的纲领在前做指引,高城也足足忙活了三天时间。
最简单的例子。
重组后的各班成员重新换宿舍,加上每个班重新规划新的班长,班长要接收新的战士,都用了整整大半天的时间。
更别说其他的武器和装备,都需要根据整编后的改变,全部重新做一遍登记。
近百人几乎都变了,工作量之巨大。
能够在三天之内完成这些工作,已经可以说高城的性子急非常快,换做一般的连长估计得一个星期。
高城这边的工作完成得很效率,倒是把陈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本来陈军以为起码要五天时间,高城才能把训练前的准备工作做完,他知道前期准备工作有多费时间。
所以他预计加班加点,在四天时间内把教案写出来。
结果哪曾想高城三天就做完了。
为了不影响第四天正式开训,陈军只能在第三天晚上加了个通宵班,紧赶慢赶总算在天亮之前完工了。
恰好团里的装备也运过来了,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
第四天早上。
因为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