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的数据判决。
然而导演部的裁判每次宣布战损,伤亡的人虽然并不多,因为蓝军为防炮袭人员分得比较散。
哪怕是精准的点名炮击,一炮基本也就两三个。
可每组被炸伤亡的人里面,都有着一个惊人的共同点,那就是所有被占位置,都是各班的反坦克组所在点。
“遭了!!”
侦察营长毕竟不是吃干饭的,发现这点终于反应了过来。
知道红军并不是在炮袭打消耗,而是在侦察兵的帮助引导下,有针对性的在清除他们的反坦克组。
尽管不知道这么做目的是什么,可他的第六感却让他心里猛的一揪。
强烈的不安!!
想要下令让战士和火箭筒分离,并通过快速连续转移的方式,让红军侦察兵无法及时报点。
可惜。
现在才反应过来,已经为时太晚了。
反坦克组已经被打得差不多了,火箭筒手没了,火箭筒也被宣布作废,在炮袭中和人一起都被炸没了。
最终只有保护营部的一连一班,他们的火箭筒幸存了下来。
与此同时。
在钢七连这第三波的炮袭攻势下,侦察营的兵力损失也不小,被裁判宣布伤亡了十五名战士。
原本比钢七连兵力更多的优势,在这波炮袭中被直接打没了。
侦察营从头到尾压根没想到过,和一支侦察连打一场对抗演习,而且己方有的三倍的优势。
最后竟然需要落到如今这种,不得不龟缩起来打阵地战的田地。
更没想到红军侦察连,还有这么多重炮。
所以侦察营来到这个路口的时候,压根就没有做任何的防空工事,也就是利用沟沟坎坎,修整一番就是阵地了。
如今遭到红军迫击炮的轰炸,再来挖工事已经来不及。
被炸死十几个,已经算少的了。
要不是蓝军用了拉开距离的方式,加上红军钢七连炮弹已经所剩不多,阵亡人数可能还得翻几个倍。
100毫米榴弹炮爆炸的威力,那可不是常人能想象的。
三层农家小别墅,一炮的事情。
红军用所剩不多的迫击炮弹,全都投入在打击蓝军的火箭筒上,侦察营没有看懂这波操作。
指挥中心的师长等一行人,同样没看懂这波操作。
钢七连又没有攻坚坦克连,专门干掉蓝军的反坦克力量,还不如用宝贵的炮弹,找出营部的位置,把蓝军的营部炸掉。
瘫痪掉敌人的指挥系统,比干掉几名炮明显更具优势。
师长等人这么想确实没问题,不过当陈军接下来掏出他的第四波攻势,他们才发现自己想象力太匮乏。
陈军的脑洞实在是突破天际!
没有攻坚坦克的钢七连,竟然掏出了装甲车去冲阵地。
三辆步战车加三辆装甲运兵车,组成了一个六台车的“装甲车队”,从正面向着蓝军阵地冲去。
看到六台装甲车出现在阵地前,侦察营长终于反应了过来。
下一刻。
面如死灰!
装甲车主要作用是用于机动转移,设计的初衷就不是用来打攻坚战,用来冲击阵地也是极其危险的。
因为装甲车的装甲厚度不够,挡不住反坦克火箭筒的杀伤。
甚至是十二点七毫米的重机枪,都能够打穿装甲车的侧面装甲,对里面的成员造成致命伤害。
基本只能够防步枪子弹!
可冲阵地完全不行的装甲车,面对一群没有反坦克手段的步兵时,它一下子就支楞了起来。
山中无老虎,猴子亦能称大王。
89式装甲运兵车左右两侧,都有可以用于射击的射击孔。
上方也有架设重机枪,提供火力压制。
步战车更是在射击孔的基础上,还配置了一个三十毫米机炮的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