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6章 第二阶段(1 / 2)

如此神物,大明也能造?

朱元璋和马皇后都是露出了惊容。

“火车的关键在蒸汽机,蒸汽机是驱动的核心部件,只要把蒸汽机造出来,火车就不是难事,你把几辆马车连起来,其实也能叫它火车。”

事实上,火车的发明也很早。

瓦特是在1769年改良的蒸汽机,而在1804年,由英国的矿山技师德里维斯克便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便出现了,时速为5至6公里。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们都叫它“火车”,于是一直沿用至今。

如果不是朱辰说,朱元璋和马皇后想都不敢想去做这个东西。

朱辰道:“火车只是工业革命生产力提升的一个具体体现,工业革命让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东西都变成了可能。”

“但是,完成工业革命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漫长的过程,需要跨越巨大的技术和文化鸿沟。”

“对于大明而言,这是是一个极其宏大的目标,因为工业革命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还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变革。”

朱元璋点头。

朱辰说的不管是火车还是工业革命,在朱元璋看来,其实都是难以想象之事物。

即使朱辰前面给他说了很多,但是这些东西对他而言,过于超前,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可以说他连认知都达不到那个程度,更不要说去做了。

“距离工业革命,大明看起来确实还很遥远。”朱辰道:“但事实上,大明已经走在工业革命的道路上了。”

“什么?”

朱元璋和马皇后都是一怔。

朱辰问道:“还记得我之前给你的红薯吗?”

朱元璋点头。

他已经将红薯苗培育出来了,现在已经在军田中推广,今年就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红薯的产量确实超乎他的想象。

仅仅是去年一年在一部分军田中的推广,就让军需储备粮翻了一番。

可是这与工业革命有什么联系?

朱辰道:“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也就是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证充足的粮食和劳动力。”

“推广高产作物,类似红薯,玉米,土豆等,提高粮食产量,只有粮食产量够了,才能空余出更多的劳动力,去参与到其他行业中,对吗?”

朱元璋点头。

朱辰再道:“其次,是发展矿业,勘探和开发煤炭、铁矿石等资源,为工业化提供原材料,而这些,大明也都已经做到了,对吗?”

朱元璋再点头。

铁矿石的开采古已有之,而煤炭的开采也在朱辰的帮助下形成了规模,安太堡那边的煤矿运行得非常良好,已经开始逐渐形成一个产业。

而那边生产出来的蜂窝煤也已经成为大明不可或缺的燃料和取暖工具。

朱辰继续道:“最后,是改进冶金技术,提高铁的纯度和强度,为制造机械打下基础,而大明连平炉炼钢都做出来了,已经实现了钢铁的批量生产,对吗?”

朱元璋继续点头。

炼钢其实也是古已有之,但传统的炒钢法效率低,价格昂贵,难以批量生产和大范围推广,朱元璋一开始也没有想到,有了方法之后,批量炼钢还会这么难,他让朱棡也叶伯巨去做,两人只是做出来了一把改良后的火铳,但对批量炼钢一点头绪都没有,后来,朱元璋把左右手朱标和徐达都派去了,人力,物力,能提供的全提供了,可以说是倾尽所有,但仍旧是困难重重,甚至连朱标都自我怀疑起来了,最后朱标还是来了一趟书店,通过豆包解决了诸多问题,这才重燃斗志,连年都不回来过,才烧出了大明朝的第一炉钢水。

然而与这些相比,让朱元璋更感到震惊的是,经朱辰这么一说,朱元璋这才恍觉,朱辰所做的这一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