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欣喜若狂,到最后则是放声大笑起来。
“好好好,公瑾此计当真是妙极!”
“那大耳贼不是贪慕所谓仁义虚名么,公瑾这一计,正是让他尝尝,什么叫为虚名所困!”
周瑜笑而不语。
孙策大笑过后,一拍周瑜肩膀:
“公瑾,看来你也不是赌命,而是早就胸有成竹。”
“我早说过,你就是吾之子房,这话现在依旧算数!”
“你就放心坚守虎林便是,一月之内,我必会同袁术大军,前来击破大耳贼!”
说着,孙策高举起了酒杯。
二人便一饮而尽,相视大笑起来。
此时此刻。
周瑜恍惚间有种错觉,仿佛又回到了当初,为孙策言听计从,被奉为谋主的美好时光。
…
寿春。
张昭恭敬的立于殿前,巴巴的望着皇座之上,那位大腹便便的“天子”。
此刻,袁术正眯着眼睛,翻看着孙策亲笔所写的请降书信。
书信中是言辞恳切,各种懊悔自责,恳请袁术能宽宏大度,原谅他的“年少无知”,准他以江东三郡归降。
袁术眯成一道线的眼中,是掩饰不住的暗自窃喜,若非是强行压制,恐怕早已欣喜若狂的大笑起来。
但他却没笑出来,反倒将书信往案几上一拍,脸色跟着一板。
“孙策这忘恩负义的臭小子,朕把他当亲儿子对待,他竟然吃里扒外,关键时刻背叛于朕,实为可恨!”
“现下他被那大耳贼逼得走投无路,才想起来认错,想要归降于朕,求朕发兵救他?”
“张子布,你告诉朕,朕凭什么宽恕他?”
袁术是满腹怨气,冲着张昭质问道。
张昭干咳几声,当即口若悬河声情并茂,将孙策的悔恨与自责一一道来。
至于当初为何背叛袁术,自然是要推在年少轻狂,为曹操所诱骗,为身边宵小所蛊惑上。
“伯符将军他时常说,他一直也将陛下视为父亲。”
“陛下既是视伯符将军为亲子,眼看自家孩子犯了错,如今已翻然悔悟,身为慈父岂有不宽恕之理?”
“伯符将军说了,若是陛下肯原谅他,他定当亲手斩下刘备首级,为先太子报仇雪恨,以报答陛下的宽恕之恩。”
张昭一通“老子儿子”论后,不动声色的提及了袁耀之死。
所谓先太子,便是袁术称帝后,对自己儿子袁耀的追封。
张昭最后一句话,等于是在袁术伤口上撒了把盐,霎时间勾起了他的丧子之痛。
“大耳贼”
袁术牙关陡然间咬紧,满是横肉的脸上,扭曲出了深深恨意。
殿前众臣,明显从袁术的神情变化中,看出了袁术有意出兵的迹象。
“温侯!”
陈宫向吕布,暗使了一个眼色。
吕布眼珠转了几转,蓦然间会意陈宫眼神含义
“父皇!”
会意的吕布一跃而上,愤然一拱手:
“儿愿提兵南下,解江东之围,并为父皇斩下刘备首级,以告慰先太子在天之灵!”
此时的吕布,已认袁术为义父,自然能尊称一声父皇。
吕布这么一请战,其余纪灵等众将,立时反应过了来。
于是众将纷纷起身,轰然请战,皆是叫嚣着要为袁耀报仇雪恨。
看着这群情激愤的形势,张昭暗松一口气,嘴角微微上扬。
袁术的复仇怒火,也在这一刻被点爆。
“砰!”
他拍案而起,当即就要纳了孙策请降,宣布挥师南下。
“陛下!”
一位谋臣却抢先一步起身,拦住了袁术。
那起身之人,正是袁术心腹谋臣杨弘。
“当年刘备杀害先太子,此等大仇,陛下自然是要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