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心头那份阴云一扫而空,不禁也开怀大笑起来。
一场庆功宴,遂于金陵外城摆下。
刘备与众将开怀畅饮,庆贺这场大破孙策之功,更庆贺鲁肃这员大才的归附。
“孙策昨日自取其辱,虽早受重创,却仍逃回了两千余兵马,加上内城中的五千新卒,还有七千兵马可用。”
“这七千人马原本是不足为虑,但金陵内城乃是背靠清凉山和钟山而建,其城墙皆为山石所筑,异常坚固。”
“内城之中,存粮尚足可支半年之久。”
“倘若孙策决心负隅顽抗,率手下残兵死守内城的话,我军想要强攻破城,纵然能够攻破,只怕也得付出不少死伤,甚至要耗时数月之久。”
鲁肃分析过金陵内城局势,话锋一转,抬手向北一指:
“然现下袁术伏诛,曹操势必会挥师南下,与吕布争夺淮南。”
“以主公之志向,定然不会满足于夺取江东,全据长江,必会渡江北上夺取淮南。”
“如此一来,主公就得速取江东,不给曹操或是吕布坐稳淮南的机会。”
“再者现今袁绍兵围易京,公孙瓒覆灭已近在眼前,袁绍一统河北也为时不远。”
“一旦袁绍拿下河北四州,势必会渡河南下,兵锋直指中原。”
“主公需得尽早拿下淮南,全据江南半壁,方才有北上与袁曹逐鹿中原的底气呀!”
听得鲁肃这番宏谋远虑的剖析,刘备不禁面露赞许,目光看向了萧方。
萧方果然是慧眼如炬,对鲁肃的评价准确无误。
鲁肃的大局观确实非同凡响,目光已不止局限于金陵乃至江东一隅,而是已考虑到了淮南。
甚至是放眼中原,将与袁曹争锋都已谋算在内。
这份深谋远虑,这份大局观,隐约已能望及萧方的项背了。
“景略说的没错,子敬果然是深谋远虑!”
刘备点头大赞,尔后便顺势问道:
“如子敬所说,攻破这金陵内城,确实不可拖延太久,当速破才是。”
“不知子敬可有速破内城的妙计?”
这一问,却把鲁肃给问住了。
正如萧方所说,鲁肃的优点乃是长于战略谋划。
但具体到攻城掠地的战术,就是他的软肋了。
所谓长于道而短于术,正是这个道理。
“肃智计平庸,如何速破这金陵内城,肃确实尚无良策。”
鲁肃面露几分惭愧,亦是坦然的承认了自己的短处。
刘备知鲁肃长处短处,却也不为难他。
于是端起酒杯,来到帐门外,抬头望向了那巍巍内城城楼。
“看来,如何能速破金陵内城,还要从长计议才是。”
老刘把玩着酒杯,口中感慨道。
宴会上的众将们,皆停下了饮酒,彼此议论起来。
“主公莫要担忧,方倒以为,主公说不定能不费一兵一卒,就速破了金陵内城呢…”
萧方呷着杯中酒,忽然别有意味的来了这么一句。
刘备身形一震,惊喜的目光蓦的回首望向了萧方。
…
金陵内城,军府内。
包扎过伤口的孙策,强撑着身体,在孙瑜的搀扶下来到了府堂内。
艰难的坐下后,孙策抬头扫了一眼众将,心中一股悲凉油然而生。
曾经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群英云集的画面,已然不复存在。
堂中只余下贺齐,凌操,张昭等寥寥无几的几个熟悉面孔,以及孙氏一族。
周瑜,韩当,黄盖,程普,鲁肃,陈武,潘璋…
这些曾经追随着他,横扫江东,开创霸业的文武豪杰,皆已是一坯黄土。
此情此景,不禁令孙策心中凄凉万千,发出一声绝望的叹息。
“伯符,我们还有五千兵马可用,还有金陵内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