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确信,自己所追求的大道就在此中,可见的越多,心中就越发困惑,越发迷茫起来。
忽有一日,女娲行走至黄河之畔,滔滔之水呼啸而过,十分壮观,却让女娲觉得太吵闹了些。
于是便随意寻了个河谷,望着眼前的幽潭,清澈见底,女娲心中这才平静了几分。
随意摘了些小花编织成环,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女娲忽然想看看自己如今的模样。
将花环带在头上,女娲打定主意,左右既然心中没有头绪,那不如返回天庭去,好好沉淀一番。
走到潭水边缘,女娲见到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自己的模样,一身白衣,头顶花环,忽然变沉浸其中。
直至水中鱼儿跃出水面,淡淡的水波荡漾,涟漪打破了水中女娲的倒影。
心中仿佛雷霆乍响,女娲猛然惊觉,是啊,这洪荒大地之上,广阔的土壤养育群生。
无论何种模样,这片包容的天地皆可以接纳他们,只是其踏入修行之后,终归会去追求盘古大神的模样。
去追求道,似自己这般,寻求一个可以载道的身体,成为人!那为何自己不以自己的模样,去创造一个先天便是人的种族呢?
他们先天便有七窍,能够顶天立地的行走,拥有智慧,可以修行,能够明道!
这一刻,女娲明白自己的大道就在其中,成道的机缘早已环绕在自己身侧,只是未曾察觉罢了。
说干便干,女娲便以自己为模板,取了这幽潭之水,以及山谷之中的细土,合造化之道,开始揉捏起来。
在女娲的手中,泥土迅速有了人形,富有了生命的气息,只是当女娲觉得大功告成之时。
却发现手中之人,落地便摔得残破,气息微弱,一阵清风拂过,便化为一堆黄土。
女娲顿时明白,“人”生有七窍,顶天立地,以体载道,这样的先天优势太过巨大,普通的水土根本无法承受,风一吹,便如同黄沙一般,散落一地。
女娲想了想,又取出自己过去所收集的九天息壤,用三光神水作合,摄走深潭之水,留坑地作揉土之盆。
就着天边的月光,女娲席地而坐,便开始重新捏土造人起来。
第一个泥偶诞生,女娲缓缓将其放置地上,泥偶顿时开始生长,可不过长至半丈,泥偶身上便布满裂纹。
天边响起一道惊雷,泥偶顿时应声碎裂,化作一滩黄泥,流至石缝之中。
女娲初时不解,为何以九天息壤和三光神水这两样天下至保,却仍然不能造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可仔细检查黄泥之后,女娲顿时反应了过来,原来作为一个新生之人,元神太过强大,却又无拘无束,身体根本拘束不得。
所以才会在生长的过程之中,不断出现裂痕,又会在一道雷霆之下,化为泥汤,不得成型。
可是元神作为生灵性命智慧之根本,若是没元神,又怎可载得大道?
女娲不得解,又只能望着眼前的泥潭,陷入沉思之中。
忽然灵光一闪,女娲顿时反映了过来,既然身体一时之间无法承受,那为何不将元神暂时分割呢?
待到其踏入修行之后,不再信马由缰,懂得收束心神,届时再合为元神不就可以了吗!
随即女娲又开始实验起来,将为他们塑造的元神不断分割,经过无数次尝试之后,女娲才定下了最佳的方式。
将一体的元神划分为十份,三大七小,为三魂七魄。
三魂为胎光、爽灵、幽精,七魄为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
胎光是三魂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生命之光,如果胎光没了,生命就会消亡。
爽灵则是与智力、慧力相关,爽零比较强大的人,往往就会更加聪明伶俐,更富有智慧。
幽精则是主导人的情绪与欲望,一切爱恨情愁,皆由其而起。
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