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大明1566:摄政天下> 261.第259章 决战万寿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61.第259章 决战万寿宫(3 / 3)

歙县承担,那现在我就再弄一个命案出来。

潘恩当即回道:“严郎中,如今在议的是歙县人丁丝绢一事,如何又扯到那二人是怎样去世的事情上了?再者说了,这件事已经是嘉靖十四年发生的,至今已有二十六年,如何查起?当年经手此事的人,只怕也都早已亡故。”

严绍庭不置可否,转口道:“既然潘尚书如此说,那我们就再说回徽州府人丁丝绢一事。”

严讷和潘恩,一直都是以歙县人丁丝绢而言。

而严绍庭,便以徽州府人丁丝绢开口。

只是一个细节,却已经将双方所属给划分开来了。

严绍庭又说道:“以徽州府志所记载‘缘本府递年奉户部堪合,坐取人丁丝折生绢八千七百八十匹’可知,这笔人丁丝绢税课是徽州府承担。”

“而户部每岁催缴公文存档,亦可查证,户部每岁催缴皆以坐取徽州府人丁丝绢六千一百四十六两而论。”

“徽州府志与户部催缴存档可以证明,这笔人丁丝绢税课历来都是加之于徽州府,而并非是歙县。若单以歙县征缴,本朝律令,徽州府志与户部催缴文书存档,必定以徽州府歙县而明。”

这其实就是抠字眼的辩论之法了。

但也确实是存在道理的。

朝廷历来都追求严谨。

不论是徽州府志还是户部催缴文书存档,都是以徽州府直接概之,那这笔账自然就是徽州府六县均摊的,又怎么可能只让歙县一家承担。

而若是歙县一县承担,不论是府志还是户部存档,都定然是要明确加上歙县来说明的。

严绍庭说完之后,便拱手看向珠帘后的老道长。

“陛下,臣查阅南京有司存档,南京承运库每年收缴丝绢两万零一百九十匹,其中浙江、湖广产丝大省,每年只需缴纳丝绢八千五百零一匹,应天十三府缴纳两千九百零五匹。

而独独是徽州府一地,虽偶有地区产丝,却以一府之地,承担足足高达八千七百八十匹丝绢。徽州一府,歙县一县,却承担了南京承运库每年近半的丝绢收缴数目,岂有此等道理?”

在讲明白道理之后。

严绍庭顺势就是发起了情感攻势。

只不过他还有别的数据没有说。

那就是朝廷收缴地方税课,并不是统收统解,而是一个地区往往需要向多个地区缴纳税课。

南京承运库虽然只收两万匹丝绢,徽州府歙县所占近半。

但于此同时,浙江每年需要缴纳的丝绢税课总额,则是高达一十三万匹,湖广总额两万七千匹,都是远超歙县这笔人丁丝绢税课的。

但这些。

现在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让老道长看到歙县老百姓是多么的艰苦。

在相继打出事实牌,数据牌,感情牌之后。

严绍庭的目光已经是再一次盯上了珠帘后的老道长。

现在。

该是打出圣君为民牌的时候了。

“陛下,天下之道,贵乎公允,故物有不得其平则鸣。歙县久偏重赋,陛下子民困贫已久,陛下乃为君父,歙县子民躬遇仁明如陛下在位,备陈情款,正值不平方才鸣,恳乞圣明如陛下,准允遵祖制乙巳改科,徽州府县分摊人丁丝绢。”

情感倍至的说完之后。

严绍庭便长长的躬身弯下腰。

…………

月票推荐票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