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大明1566:摄政天下> 262.第260章 一心为民严润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62.第260章 一心为民严润物(2 / 4)

臣查徽州府志,当年朝廷是发现歙县亏欠夏麦九千七百石,太祖责令其补交夏税生丝,共计八千七百八十匹解送南京承运库。

加之亦如大理寺所言,此事在嘉靖十四年徽州府就有了定论,人丁丝绢就该由歙县一力承担,如今又岂能再转而分摊给其他五县?”

当潘恩说完之后。

严讷则是再一次跟进道:“陛下,照旧定纳,此乃国制,庶免小民激变之忧,徽州一府六县乃至朝廷,自当官民两便。”

此言一出。

严绍庭顿时眉头一缩。

严讷竟然拿民变来说事了。

这份威胁,可是已经如同司马昭之心。

只要朝廷现在将人丁丝绢税课分摊到其他五县,那这五县百姓必然会立马激变。

朝廷到时候恐怕就不是到底要不要分摊税课的事情了。

而是要头疼如何镇压安抚民变的难题了。

不过虽然是有些威胁之意。

可若是反过来说,那就是只要维持现状,则徽州府百姓依旧会维持现状。

反正歙县都当了二百年的冤大头。

现在急需承担人丁丝绢,也算是习惯了。

总不可能歙县一县百姓激变吧。

那就说不过去了。

这话。

算是狠狠地击中了徽州府当下的要害之处。

严讷说完之后,则又忧心忡忡道:“另外还请陛下知晓,徽州府六县诸如那绩溪县,方圆不过二十四里,土地贫瘠,百姓更加贫困,臣查得绩溪每年丁粮才不过七百石不到。

而歙县方圆足足二百二十四里,幅员辽阔,土地肥沃,每年仅丁粮便可得六万多石。如何又能有将上县承担了二百年的旧制税课,转嫁给贫瘠下县的道理?”

严绍庭在打感情牌。

严讷同样也在打感情牌。

这倒是不枉他二人都是一个姓了。

只不过却非一家人。

严讷和潘恩两人,并着刚刚强行将他们那一方优势拿回来的大理寺卿迟凤翔,目光深邃的盯着严绍庭。

你严绍庭说的什么旧制、什么数据都不重要。

地方民生稳定,朝廷不起动荡,才是最要紧的。

眼看着太平已经开始极速向严讷等保守派一方倾斜。

始终未曾开口的张居正,不禁皱了皱眉头。

他的目光飘向了严绍庭。

难道严润物就这么点本事?

嘉靖的目光亦是看向了严绍庭。

如果严绍庭只能到此,那么徽州府这笔人丁丝绢税课,就只能一切照旧了。

严绍庭目光转动,缓缓转身,首先看向了礼部尚书严讷。

他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严尚书,我大明太祖洪武皇帝祖制!”

闻言。

严讷顿时眉头一挑。

祖制!

又见祖制二字,从严绍庭这厮嘴里被说出来。

有鉴于过往,严讷心中不免生出一丝慌乱。

而始终缄口不言的内阁大臣们,亦是纷纷侧目看了过来。有鉴于严绍庭过去的战斗力。

一旦他开始用太祖洪武皇帝祖制来说话,那这件事基本就已经到了一锤定音的时候了。

珠帘后的嘉靖亦是满脸古怪,眼神怪异的看向严绍庭,心中好一阵纳闷。

这个严绍庭!

太祖洪武皇帝老爷子,到底是朕的祖宗,还是他严绍庭的祖宗啊!

整日里张口太祖,闭口太祖。

保不准哪一天,太祖老爷子就成他严绍庭的祖宗了!

严绍庭面带笑容道:“太祖洪武皇帝有谕,凡天下臣民,除诸生外,遇事若觉不平,当有权举告有司衙门。今有歙县人帅嘉谟,有感歙县不平事于徽州府人丁丝绢税课,因而举告官府,又有何错之有?

严尚书,难道太祖洪武皇帝的谕令,准允我大明百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