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道:“说起来,在下还要替昌平书院诸生感谢山长,日后我昌平书院诸生,若难中两榜,科举入仕,还能有这一个待官生保送制,可以入朝为官,为国效力!”
严绍庭夸的越厉害。
在场众人便愈发的相信,这件事就是因为裕王朱载坖才能得到皇上的准允。
想想也是如此啊。
毕竟这等可以算作是开先河的国策,若是常人上奏能得到准允?
恐怕就要走常规路子,朝堂议论,而后内阁议论,最后还要看一看天下人如何议论。
最后的最后,才有可能得到皇帝的准允。
但现在呢?
不过是今日严绍庭奉召入宫面圣奏对,然后将这件事拿出来说明,然后就得到了皇上的准允。
这是因为什么?
因为裕王朱载坖,是皇上的儿子啊!
其实。
这帮人这会儿的猜测,倒是真的。
嘉靖也确实是因为严绍庭当着他的面说的,待官生保送制是经由朱载坖启发才弄出来的。
也是因为严绍庭主动将功劳的大头按在朱载坖身上。
所以嘉靖才会那么快,在问清楚细则,权衡完了利弊之后,就立马逼着徐阶表态,然后准允推行的。
而此刻书院里的众人。
立马对着严绍庭询问起了这待官生保送制的细则。
严绍庭也是不厌其烦。
一一解释。
从如何选用人才,为何以官学生为主,为何是九年期满,如何考评,钱粮如何供给,一一解释清楚。
随即。
现场众人便开始对着朱载坖恭维了起来。
“山长妙法,国朝自此恐怕再无胥吏衙役之害,此等利国利民之策,实乃造福万民,山长之功,若非因……恐怕所受加封还得要更厚一些!”
已经有人开始拿这件事带来的功劳说话了。
又暗指,若不是因为朱载坖乃是皇子,光靠这件事的功劳,又岂是一个国子监祭酒能了事的。
亦有人开口说:“天下读书人最是清苦,常言道十年寒窗苦读,只求那一朝鱼跃龙门,恩科高中,做了两榜进士。可天下读书人何其多,而每科不过取二三百人,又何其少。如今这一条待官生保送制,但凡是心系天下黎庶的读书人,便算是多了一条能报效国家的路子了!山长之功,乃是造福天下读书人,造福天下黎庶!”
“除公门胥吏衙役之害,为天下读书人多开仕途路,利国利民造福亿兆黎庶,山长功德无量也!”
“下官不才,厚脸代天下人,拜谢山长!”
众人一阵吹捧夸赞。
旋即在一人的提议下。
众人纷纷拱手抱拳,朝着被吹捧的满脸涨红的朱载坖俯身作揖。
朱载坖涨红着脸,心脏噗噗的跳。
听着这些人的话,以及方才严绍庭的解释。
有那么一刻,他都觉得这功劳就该是自己的。
但好在朱载坖还有一丝理智。
因为他总觉得这功劳来的有些莫名其妙。
自己全程好似是做梦一样。
就如同是,自己一觉睡醒了,天降一个大大的功劳下来。
这种感觉。
也就只有自己能懂。自己在书院里好好的干着山长的差事,这功劳就砸自己头上了!
保持着一丝理智的朱载坖,目光看向了已经退到人群后的严绍庭。
他心中清楚。
恐怕若是没有严绍庭的话,自己也不可能有今日这份功劳。
就算如他所说。
是受了自己当日的启发。
可自己难道还能如严绍庭一样,想出这等周全详细的待官生保送制?
自己有几斤几两。
自己那可是清清楚楚!
只是当下在场众人都是沉浸在震惊和喜悦之中。
这些在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