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大明1566:摄政天下> 500.第496章 六科廊里点子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00.第496章 六科廊里点子王(1 / 4)

第496章 六科廊里点子王

皇城归极门西侧。

武英殿前,六科廊。

作为六科言官们办公的地方,此地向来是不少清流官员向往,而诸大臣忌惮的地方。

清流们指望着有朝一日能升官拜入六科廊,为六科给事中,执掌朝堂言官牛耳。

而大臣们却因为都给事中、给事中们手中掌握的弹劾之权,而深以为忌惮。

清流。

所谓实则更多的就是指以在六科廊办公的六科给事中们。

官卑而权重。

其实在国初,六科给事中位列五品,算是朝堂中坚力量。后来在洪武六年,改设给事中十二人,秩正七品,开始分为六科,每科二人,映照六部。

到了洪武十年,六科归于承敕监管理,到了洪武十二年,改成由通政使司衙门管辖。

虽然后来多有改隶,但都被废除了。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六科该是属于通政使司衙门管理的,是作为通政使司衙门的属衙属官。

就如同朝中其他府部衙门,都是归属九卿衙门管理,这是定律。不管实际如何,朝中所有的衙门,都是有一个名义上的管理衙门。

但是。

还是那句话,六科言官位卑而权重。

所以发展到现在,不断侵占通政使司衙门的权柄,渐渐成了独立于通政使司之外的一个单独序列。

于是六科不再属于通政使司管理,也独立于六部、都察院之外。

一手握着封驳之权,一手掌握着弹劾之权。

六科言官之威,无人可及!

今日一如往日。

武英殿前的六科廊,显得清净而又尊荣无比。

早早的。

六科言官们就按照时间,入宫走进六科廊,点卯上衙,当差做事。

按照‘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封还执奏。’之权。

早早的。

就会有人从东边会极门那里,将皇帝和内阁拟定的奏疏、旨意取来。

然后上衙的六科言官们,就要从中挑选出对应本部本科差事的奏疏和旨意,开始检查审阅。

如果是无误的,则会批准通过,发去通政使司,由通政使司传递给各部司衙门执行。

而若是这些奏疏和旨意,六科言官们觉得是有问题的。

那不好意思。

不过正七品的给事中们,就可以直接将其打回给内阁甚至是皇帝。

如此,就是施行了封驳之权。

简而言之。

咱们六科给事中觉得这事不行,别管你是内阁大臣,还是皇帝老子,这事在咱这里不通过,你们重新改方案再发过来让我们审查,通过了才能发给通政使司,让通政使司衙门分发各部司具体执行。

当然。

这是理论上的朝廷正常的办公流程。

但是在大多数时候。

就算六科言官位卑而权重,可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去得罪人的。

尤其是内阁的意志。

就比如现在,朝廷正在推行新政,这自然一开始是皇帝的意思,但现在高拱是首辅,他也要做新政变法的事情。

六科言官就算有反对新政的,也不会明目张胆的去反对首辅。

得罪皇帝无所谓。

可得罪了首辅,真就是要倒霉的。

首辅可能无法剥夺他们封驳之权,但可以将他们罢官啊。

身为言官被皇帝罢官,是可以出名的,是会受人敬仰的。

但被首辅罢了官,那就是什么都没有了。

“这是内阁昨日定下的新政之法其中一则,赵阁老签发,命户部行文天下官府度田的批文。”

户科的一名给事中举起刚刚审阅的批文,看向在场的同僚们。

“真就要度田天下了?”

有人放下手中的奏疏批文,看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