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下来。
这时候。
屋外又有人走了过来,站在班房门口。
是西苑那边的太监。
“元辅,诸位阁老,宣边来人警报,皇上召诸位见驾。”
宣边,即是九边之一的宣府镇。
这些年,九边警报也大多是宣府和大同沿线,朝廷为此已经在这两地布置了十数万的大军,甚至还免了两地税赋留于原地使用,朝廷更是每年额外发银数十万两。
保住宣府、大同,即是保护了京师无虞。
可是……
往往也会成为宣大两边要挟中枢的依仗。
袁炜等人看向高拱。
宣大两边可都是晋人为重,如今的兵部尚书杨博,更是晋地出身。
而高拱和晋人以及晋地出身的杨博,同样是关系密切。
在这个时候宣边奏急。
很难不让人觉得,这里面是有什么猫腻。
高拱自然清楚几人心中所想,沉着脸道:“皇上急召,我等还是快些起身去万寿宫见驾吧。”
他不愿多说什么,但心中却是沉甸甸的。
如今自己要整饬朝堂,推行新政,如今朝中更是因为这桩事情闹得不可开交,甚至今天都已经因为前段时间的百官情绪积压闹出了殴斗的事情。
在这等关键时刻,宣边似乎又出事了。
这不得不让高拱无名恼火。
起身,率先走出班房。
高拱心中已经开始盘算着,宣边这一次究竟又是出了什么事情。
袁炜、李春芳、赵贞吉三人则是跟随在后。
一路无语。
四人不多时便已经联袂进了万寿宫。
这种只召见内阁大臣,皇帝自然不会升坐前殿。
四人由万寿宫这边的太监引路,便到了内殿殿门前。
刚一到此处,四人便听到内殿里头传来一阵急促的咳嗽声,很有些痛苦难忍的感觉。
高拱眉头微微一皱,袁炜三人则是对视一眼。
“皇上,元辅和三位阁老都来了。”
太监入内通传。
咳嗽声小了些。
吕芳迈着步子到了殿门处,看向高拱四人:“元辅,三位阁老,还请入殿吧,主子爷正等着四位呢。”
四人入内。
入鼻,便是一股比之过去浓郁了些的草药味。
这又让四人心中一沉。
很显然,皇帝的身体似乎出了问题。入殿之后,高拱率先抬头快速的看了一眼亦如过去坐在道台上的皇帝。
只见皇帝今日虽然依旧是穿着道袍,却明显更厚实了些。
皇帝本人更是双手蜷缩在道袍下,脸色似乎是因为先前的咳嗽而变得有些涨红,神色颇为难受的侧卧在软枕上,下半身还盖着一张毯子。
这可是很少见的样子。
而见到四人进来了。
侧卧在道台上的嘉靖,却只是微微抬头:“元辅,阁老们都来了……”
“臣等拜见陛下。”
“臣等闻宣边急奏,陛下召见,赶至圣前,躬请圣训。”
嘉靖软绵绵的抬起一条手,招呼了一下。
吕芳便将已经拆开的来自宣边的急奏送到高拱面前。
高拱急忙接到手上打开细细审阅,袁炜三人也是驱步上前,在旁观看。
不多时。
四人脸色皆是有变。
高拱更是抬头看向面前的吕芳:“宣边西路来报,大同东路边墙之外东阳河上游,宣边西路夜不收探得贼军屯驻?”
九边制度,乃是大明朝廷在北方边疆地带设立九处军事边镇,各以总兵官坐镇。
而在各镇,也会因地势地形分出各路守备。
宣府镇西路,大致就是以万全诸卫城和洗马林堡、新河口堡、新开口堡等沿线为范围。
对了。
当年武宗登极之处的虞台岭之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