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517章 老夫观新君无圣明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7章 老夫观新君无圣明相!(3 / 4)

望太师能接下书院的担子,为朝堂培育英才,继往开来。”

严嵩颔首:“殿下厚爱,老臣虽已年高,然殿下有所托,老臣这把老骨头自当为国效力。”

不过是担着书院的事情罢了,挂个山长的名头,说到底书院真正的工作还是教学,这一头自然有书院里那些先生们去做。

倒是太子在这个时候着重提到书院,现在是另有打算。

但是想来也算是清楚的。

嗣君在做裕王的时候,就在书院待了几年,如今这般言行,俨然是将书院当成了自己夹带里的东西。那么书院出来的学生,假以时日科举入仕,便天然是站在新君一方的。

这个跟脚,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

高拱等人对此也无异议。

虽然当下朝廷没有明令旨意,但昌平书院却已经是不争的半官方半民间的存在了。

但朱载坖紧接着又说道:“先前本宫与润物说话,谈及他此次奉父皇密诏回京,江南的差事却还没交接,本宫便让他举荐几人,看看能否接下如今东南的差事。润物提及了谭纶谭子理,本宫倒是觉得也不错。但按照规矩,还是要内阁和吏部议一议,看看这个谭子理,能够担下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应天巡抚的差事?”

严绍庭顿时一愣。

严嵩亦是侧目扫了一眼怪孙儿。

高拱眉头微皱,李春芳则是目光不善的看向了严绍庭。

高拱皱眉的原因,是因为东南如此重担,嗣君竟然没有和自己商议,反倒是先前和严绍庭单独议论之后,就这么定下来了。

别看太子说的是内阁和吏部再议一议,可谭子理出任浙直总督兼浙江、应天两地巡抚的话都说出口了,内阁还有什么可议的?

至于李春芳。

自然是因为朝廷新旧交替,他在忧愁烦恼朝堂新格局的事情。

现在严家已经在朝中权势鼎盛。

他和下面的部分人,似乎已经渐渐成了不适用的旧人了。

这份危机感,扑面而来,怎能让他不担心紧张。

就在高拱烦心嗣君偏重严家,李春芳担忧朝堂新旧之争。

内阁次辅袁炜却是率先开口:“谭子理这个人,微臣是知晓的,可谓文武全才,如今东南正是用人之际,他亦有过任职东南的经历,可堪重用。说起来,原本赵阁老在东南,应当也是与他有过往来的。”

袁炜在抢先肯定了太子的提议之后,又将话头递给了赵贞吉。

赵贞吉会意,立马说道:“臣任应天巡抚之时,谭子理在浙江,多闻他治民有方,熟稔兵事。臣升浙直总督、浙江巡抚,谭子理在福建,亦是诸事操办得体。如今朝堂新政,东南紧要,而谭子理又是王府潜邸之人,出任地方有为,用之可行。”

已经有了两位内阁中人肯定。

高拱亦知赵贞吉说的王府潜邸之人的含金量。

他只能是暂时放下嗣君没有与自己商议这件事的念头,言简意赅道:“臣附议,谭子理可用。”

朱载坖嗯了声:“既然阁老们都觉得谭子理不错,那就让他去东南吧。不过规矩却不能废,本宫也不能这般做。这件事,还是内阁去办吧,如此却是要辛苦高师傅了。”

终于。

朱载坖的视线重新回到高拱身上,同样也是开口喊了声高师傅。

如此。

高拱总算是心中缓和了些,点点头,躬身颔首:“微臣职责所在,还请殿下放心。”

朱载坖会心一笑,而后面色平静:“既如此,今日父皇初驭宾天,诸多丧仪,诸位还请自去操忙吧。”

这是没有事情再要说的意思了。

高拱等人也不愿再在此地多留,纷纷躬身告退。

严绍庭告了一声退,便上前搀扶着自家老爷子,带着儿子落在众人后面,往宫外走去。

从乾清宫重新走回到皇极门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