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了站在文官队伍最前列,头上梁冠数最多的当朝太师严嵩。
严绍庭则是面色愈发恭敬:“说起来,其实还是小子有事需要麻烦到部堂,只是部堂执掌兵部,为本朝大司马,差事繁忙,小子也不敢贸然打搅。”
见严绍庭竟然是有事要求自己。
杨博心中的警惕立马少了几分,他亦是笑着询问道:“润物有什么事尽管说,老夫若是能帮到的肯定是会出手相助。可老夫也不过是兵部尚书,能力有限,润物可不能尽都依仗了老夫。”
严绍庭却是笑容愈发浓郁:“部堂放心,正正好小子想求的事情,就是部堂能帮到忙的。”
原本刚刚放松了些的杨博,顿时又是心神一紧。
他甚至微微侧过身子,目光警惕的盯着严绍庭,心里开始琢磨起来。
严绍庭都这么说了,那显然就是奔着自己来的。
这要是一个应答不好,说不定就着了这小子的道。
嗯了声。
杨博便做出观望之色。
严绍庭则是压着声音说道:“其实这件事,还有关先帝遗谕……”
先帝遗谕四字出口,杨博顿时眉头一紧,精神更是一振。
他迅速的回头看了一眼,没见到太子登场,这才颔首询问道:“先帝有何遗谕?”
“驱逐俺答,收复河套。”
严绍庭目光幽幽的注视着杨博,眼看着对方的脸色在瞬间变了几个色。
杨博面带尴尬的无声干笑着,随后才眼神深邃,语气悠长的说道:“润物啊……先帝此等遗谕,岂是老夫能置喙插手的?今日太子登极即位,也该是与新君议论此事才对。”
严绍庭却是连连摇头:“部堂有所不知,新君已知晓此事。但部堂却是当朝大司马,执掌兵部,管辖天下卫所军马。先帝之遗谕,加付下官之身,可下官未曾统兵御边,若要全先帝遗志,下官可得要部堂大力支持,于宣府、大同、山西、延绥等边镇筹措军马钱粮,方能成大事,复河套,造不世之功!”
杨博却是瞬间眼神一闪而过。
他有些不确信的看着严绍庭:“润物欲要亲自领兵为国出征讨伐贼部?”
当明白严绍庭的用意之后。
杨博便开始迅速的思考起来。
严绍庭若是在新君即位之后,亲自去边镇统兵出征,这件事情会给自己和晋地带来怎样的影响。
君不见,眼前这位太子宾客方才开口之间,就已经将九边之中的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四镇给囊括其中。
而好巧不巧,晋地晋人对九边的影响力,主要就集中在这四镇。
难道严家想要开始将手插进九边了吗?
听到杨博的询问,严绍庭便知道对方心中所想。
但他却转口说道:“先帝遗谕,下官不敢不遵。但下官却也未经边镇,因此还想请部堂从中游说,现任右佥都御史、宁夏巡抚王学甫,久在边镇治军,经验丰富,若能有部堂作说,想来下官可得王公之才,用兵边墙,驱贼部,复河套。”
杨博此刻目光愈发变得凝重起来。
他没想到严绍庭不光是想亲自统兵边镇,征讨俺答,收复河套,还真的将手查到晋地晋人的地盘上了。
那王公王学甫,其实就是王崇古。
山西平阳府蒲州人氏,当朝翰林院张思维的亲舅舅。而他杨博,也同样是蒲州人。
杨博一念之间,面露笑容:“朝中文武无数,边镇干将能臣众多,不曾想润物竟然会提到要用那王学甫。”
他这话有感叹,但也有试探的意思。
严绍庭亦是笑着回应说:“早些时候下官南下赴任南京,与王公家中王谦公子相熟,下官与王公子一时互为好友,因此对王公也多有了解。王公与部堂同出一地,又在边镇做事,下官正是因此以为,若有部堂出面,下官定然能得熟稔边镇之事的王公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