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拱率先带领众人,上前见驾行礼。
朱载坖随意的摆了摆手,而后牵着儿子走到里面,亦是满面笑容的看向众人。
他开口解释道:“钧儿如今也已渐长,朕想着往后他到了年岁,也该出阁读书,今日便先领着他到这里来转一转,好让他提前熟悉熟悉,诸位阁老有事皆可发言,不必理会此子。”
高拱等人闻言,脸上更加喜悦。
好啊!
好啊!
这可是太好了!
如果一切不出错的话,世子朱翊钧往后定然就是东宫皇太子。
太子出阁读书,那自然就是要安排在文华殿内,由内阁、翰林院、詹事府选派了人进行日讲。
这可是国之大事。
同样是大明朝好几十年都没有过的事情了。
李春芳更是当即上前,满脸笑容道:“皇子到龄出阁读书,历来都有规矩。如今皇上初御天下,正值百事俱新之际,皇子年幼,却已可见聪慧睿智之相,臣以为可事先于朝中选派官员,作为文华殿日讲官,以备届时为皇子授业之需。”
自己可是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先帝在时就以青词被选入西苑,超擢翰林学士。
要文凭有文凭,要学历有学历。
关键自己还长得帅。
这皇子的老师一职,自己可不就是最合适的!
对于李春芳的小心思,在场的高拱一眼便瞧了出来。
但他却觉得无所谓。
自己可是当今皇帝的老师,已经不需要再去争取什么皇子储君老师的身份了。
而且自己现在还是内阁首辅,位高权重,政事繁忙,也没空再去调教一个储君出来了。
朱载坖却是笑着说道:“李阁老所言极是,便如李阁老之才,先帝在世时便以闻名朝堂,日后皇子出阁读书,这文华殿中的经筵、日讲官,定是要有李阁老的。”
就在李阁老开始幻想,自己成为储君之师的时候。
皇帝却再次开口,继续说:“不过依着规矩,开经筵乃朝廷盛典,历来由勋臣知经筵事,内阁诸学士知或同知经筵事。如此一来,倒是还需一人……朕觉得,昌平伯府出身的太子宾客严绍庭就很是适合。”
朱载坖目光幽幽,淡淡的瞥了一眼李春芳。
他可是还记着先帝当初和自己说的。
将严家和皇室牢牢的绑在一起,那么严家几代人就得死心塌地的帮着皇家去做事。
将严绍庭留给儿子去驱使使用,已经是朱载坖早就考量过的事情。
可李春芳听到严绍庭也要成为帝师,瞬间心中一个咯噔。
因为凡是有严绍庭参与的事情,最后其他人基本都会捞不到好处。
就在李阁老开始心中打鼓,自己日后要和严绍庭搭伙支持朝中经筵日讲会不会闹出什么矛盾来。
袁炜已经是和高拱对视了好几眼后,终于是走了出来。
“启禀皇上,如今新朝初定,百司亦将开衙当差做事。然新政如火,朝局急切,加之先帝有诏,内阁当再进新员,臣等议定,草拟新员人选,还请皇上圣阅。”
听到这话,朱载坖眉头顿时一挑,当即伸出手:“不知内阁选定何许人也?”
顺势。
他便接过袁炜送上来的题本。
而高拱则已经开口道:“臣等与阁中议定,为新朝计,亦权衡先帝之时所遗。兵部尚书、掌东南五省平倭事的胡宗宪,昔年与先帝有过军令状,五年平倭。而那时先帝亦有言,若胡平倭,则入阁。如今东南五省,倭患已除,海域安宁,我朝海外贸易日益旺盛,功在千秋。论功,胡宗宪当以入阁而酬功。”
朱载坖亦是连连点头:“胡宗宪熟于文治军略,如今九边时常奏急,朝廷正是用兵九边之时,有他这么一个熟悉兵事的人在内阁,朕也放心,想来到时候元辅执掌中枢,权衡政事也能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