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时更多了一些。
那么结果就很清楚了。
严绍庭此番转任中枢,必然是担负重任,而且还是那种关键位置。
皇帝也没有让众人等待太久,便已经再次开口。
“严绍庭昔日为潜邸世子侍读,今任翰林院、詹事府,朕已即位,然皇子升学不可辍,时日即到便要出阁。庭卿才学卓著,当仁不让,朕欲使之翰林学士、詹事府詹事兼国子监祭酒,仍用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升兵部右侍郎协理京营戎政,加行走参知内阁,此期会与镇远侯、提督京营戎政顾寰,整饬京营,淘汰老卒伤员,选拔新丁,整编操练,强备京戎,策利边镇。”
大殿之中。
皇帝的声音缓缓扩散开来。
众人却是彻底沉默,寂静无声。
便是连严世蕃,也是心中诧异万分。
如果当真按照新帝所说的给严绍庭加官进爵。
那么从今往后,如果严格的称呼严绍庭,就该是以大明太子宾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詹事府詹事、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协理京营戎政,行走参知内阁来指代他了。
协理京营戎政和行走参知内阁,算是严绍庭往后的主要工作内容。
而前面一连串的官职,则是他在朝中的地位表现。
虽然朝中几乎已经没有人能比严绍庭的官职更为显赫。
可今天皇帝一连串的封赏之中,却有那么一条最不起眼,却又最是突兀的一条,让众人眉头锁紧。
行走参知内阁。
这可是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差事。
行走和参知两词都不是新造,自古便有相似官职差事。
可这两样加在一起,还是放在内阁,那意义就不一样了。
这等同于是说,从今往后严绍庭依旧可以在内阁班房外当差做事,甚至还可以参与知晓内阁中的各项事务。
虽然没有如内阁大臣那样的决断之权,票拟中枢和地方各类奏疏的权力,但却也有了知情权。
在场不少人心中更是一时间变得五味杂陈起来。
有些人甚至觉得这事竟然变得好笑起来了。
过去严嵩是内阁首辅,执掌中枢,那时候严家风光无限,严世蕃也被称之为小阁老。
当然这是戏言,更多是对严世蕃的调侃。
可如今。
新帝给严绍庭那一连串的封赏之后,又加了一个行走参知内阁,这岂不是真正坐实了严绍庭才是当之无愧小阁老的名分了!
毕竟当初严世蕃被称之为小阁老,却没有行走参知内阁的权力。而如今严绍庭却得了这个差事名头,自然就成了正儿八经的小阁老了。
众人都被新帝这忽然而来的手笔弄得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朱载坖却只是瞧着木楞的众人,微微一笑。
自己就是想要给严绍庭一个在内阁的名分。
哪怕现在严绍庭年龄和经历还不足够让他直接入阁,但自己也算是为他铺了一条日后入阁的路了。可皇帝是这样想的。
但他面前的大臣们却不会这样想。
高拱当即皱眉说道:“陛下,严绍庭才能卓著,功劳颇多,陛下欲要重用他于中枢,臣等自当明晓圣意所系,亦不敢驳之。然而,国朝二百年来,历来祖宗之制从未有陛下今日所言行走参知内阁之职,若今用之于严绍庭,岂不是成其笑话?陛下欲要重用,其亦在京中,待再过经年,其岁渐长,其历再丰,陛下大可圣心独裁,使其直入内阁,机预诸事。”
首辅说了很多。
但总结起来却是很简短的一句话。
皇帝你急了。
就算想要重用严绍庭,也不是这么个急法,如此迫不及待的还要专门给对方弄一个所谓行走参知内阁的职事。
样子太难看了。
可朱载坖却罕见的没有听从眼前这位老师的劝说,而是面上含笑的摇头道